当晨光刚刚穿透独库公路的薄雾,新疆哈希勒根达坂与独山子两地的气象数据已被发送到公众手中。“哈希勒根达坂当前气温2℃,外加3级山风;独山子当前温度为21℃……”
独库公路的温差还真大,刚还穿着短袖,过一阵就得穿上厚外套了。骤降的温度,让记者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棉衣。
这条横卧天山561公里的“巨龙”,从独山子的戈壁攀至哈希勒根的冰川,再俯冲至库车的绿洲,近3000米的海拔落差造就了“一日跨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景,却也暗藏着暴雨冲毁路面、大雪封山、泥石流阻断交通的风险。
在这场美景与风险的博弈中,新疆气象部门用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为“中国最美公路”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独库公路航拍 供图:新疆气象服务中心
用心护航:精细化服务打通“旅游通道”
“最美天山公路独库公路恢复通车!”5月31日,这一消息登上热搜,各地游客欢欣雀跃,独库公路“结束冬眠”恢复季节性通车,较往年提前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开门迎客”,而这背后的关键支撑,正是气象部门提供的精细化服务。
旅游季来临前,为保证游客顺利出行,新疆气象部门不断升级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品质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畅通,推动气象服务从“保畅通”向“优体验”延伸。其开发的智慧公路气象服务平台,可实现“杆桩级”的精细化服务,即针对公路沿线每公里杆桩,制作发布交管风险产品,共享给交通运输厅等相关单位,同时实时推送路面施工养护适宜度等信息,为公路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智慧公路气象服务平台 供图:新疆气象服务中心
从年初开始,气象部门每天、每周、每月向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等相关单位报送G217线独库公路在内的全疆公路沿线气象服务材料,为公路的养护施工顺利实施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此外,针对独库公路的重要交通节点,新疆气象部门每日通过网站、新媒体、景区电子屏发布全线实时天气及未来三天预报;在“丝路气象”APP上展示公路沿线自动气象站的温度、降水、风力等实时数据;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公路沿线气象预警信号、重要气象服务等资料。
新疆气象服务中心预报服务科科长刘大锋表示,“截至5月30日,79期公路沿线气象预警信号材料,8期重要天气专报,4期节假日专项气象服务材料,共同构成了独库公路安全通行的‘气象决策库’,为独库公路的开通提供了重要依据。”
及时响应:气象预警+多方联动高效处置灾害
“K587-K671(乌苏驿至哈希勒根隧道出口)路段因暴雨引发泥石流,导致交通阻断。”8月15日,当记者乘车行驶至那拉提路段时,手机突然弹出这则消息。“幸亏我们走的是另一段,不然就得原路返回了。”
当日13时16分,气象部门发布雷电黄色预警,独库公路乌苏路段会有短时强降雨天气过程;14时35分,豆大的雨点如期落下,瞬间连成白茫茫的雨幕。
暴雨中的路面状况 供图:奎屯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接到预警信息后,奎屯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独山子养护所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叫应”机制和应急预案,对该路段开展巡查,并完成抢险人员和机械设备的预置,做好随时抢险的准备。
奎屯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管理科科长吕蒙告诉记者,“本次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能够高效开展,得益于气象部门及时、准确的预警预报,以及各单位的协同机制与高效联动响应。”
养护所的工作人员正在疏通道路 供图:奎屯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这样的紧急响应并非个例。6月23日,当“独库公路大小龙池至库车段的局部沿线附近会出现暴雨”的预警发出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路网联网中心立即通知相关地州调动人员设备,提前在灾害易发路段预置物资。
“及时的预警为我们争取了宝贵时间,最大程度减少了可能出现的灾害损失。”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路网联网中心主任宋渊说。
精准把脉:“气象哨兵”采集关键信息
这些“守护”公路的气象数据,从何而来?
沿着独库公路翻越天山山脉,行至海拔约3200米的铁力买提达坂,记者看到隧道出口右侧紧邻悬崖的空地上,一圈白色矩形栅栏将四台设备整齐围合,栅栏外是深达百余米的峡谷,风穿过隧道时带着呼啸声,却丝毫未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
栅栏内,一根通体银亮的不锈钢圆柱体直立在地面,旁边的白色漏斗式设备形似倒扣的喇叭,还有一根金属杆顶端带有三个“小扇子”的风速传感器,随风转动。而斜立在旁的太阳能板,则像“能量补给站”,为这三台设备不间断地输送电力。
铁力买提隧道口的自动气象站 供图:新疆气象服务中心
刘大锋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的自动气象站,别看它占地不大,却能24小时不间断传输风速、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关键气象要素。”
目前,像这样的自动气象站在独库公路上共有15个。2024年,新疆气象部门在独库公路沿途的天瀑观景点、哈希勒根达坂、玉希莫勒达坂及拉尔墩达坂等气象灾害多发重发地,增设10个全要素气象观测站,实现温、压、湿、风、降水、路面温度、能见度等数据的观测,并将数据传回气象部门的气象防灾减灾智慧系统。
独库公路沿途的自动气象站 供图:新疆气象服务中心
这些关键数据为制作发布独库公路精准的气象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提前通车拧紧了最后一道安全阀;在日常气象灾害的防范工作中更是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准备的“指挥棒”与“数据基石”,为高效应对风险提供了科学支撑。
当夕阳把独库公路的车辙染成金红色时,公路沿途的气象站仍像一位位不知疲惫的“哨兵”记录着温度、湿度……它们默默值守,把每一缕风、每一滴雨,都化作“针线”,为独库公路的安全织就一副“隐形的铠甲”,继续驮着南来北往的惊喜与期待向前延伸。
作者:李琼 薛睿弘美 杨佳琪
来源: 中国气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