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奈良市区西郊的五条町,坐落着一座具有浓厚盛唐风范的寺院,被称为“唐招提寺”。1998年12月2日,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一部分,唐招提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5年4月16日上午,游览完平城宫遗址公园后,我乘坐公交车前往西南方向的唐招提寺。到达站点,从东向西,顺着幽静的道路,步行至南大门,购票进入参观。这里始建于公元759年,由唐代高僧鉴真创立,日本南都律宗总本山。
走进南大门,迎面便是著名的金堂,供奉着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立像。过去,在南大门与金堂之间,原本有一道中门,左右环绕着回廊。如今,其他建筑被拆除后,金堂前方形成一座广场,尽显出金堂高大巍峨的全貌。
一步一步,走近金堂,仿佛“大唐遗风”扑面而来。这座大殿修建于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采用唐式的抬梁架构,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前檐下设有一圈柱廊,内部环绕着一周金柱,屋顶坡面缓和,屋檐出挑深远,空间开阔大气,视觉雄伟壮观。
金堂的后方,坐落着讲堂,修建于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乃从平城宫迁移过来的朝殿建筑,供奉着弥勒如来坐像、持国天王和增长天王立像。在讲堂东侧,有一座鼓楼,修建于公元13世纪的镰仓时代,供奉着鉴真大师带来的佛祖舍利。
这里以金堂、讲堂、钟楼为核心,周围环绕着戒坛、藏经阁、藏宝阁、开山堂、礼堂和东室等不同时期的建筑,松林苍翠,庭院幽深。在寺院的东北角,有一座开山御庙,乃鉴真大师的安息之地。
1.戒坛
在金堂西侧约80米处,有一座方形的石质戒坛,修建于公元13世纪的镰仓时代,乃寺内僧侣举行受戒仪式的场所。1978年,在残存的三段石台阶上,竖立起一座模仿印度浮屠的宝塔。
2.礼堂和东室
在金堂的东侧,有一座南北向延伸的建筑,修建于公元13世纪的镰仓时代,曾经是僧侣们日常起居的场所。后来,这里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北边是东室,南边是礼堂。在礼堂内,定期举办释迦念佛会。
3.藏经阁和藏宝阁
在礼堂的东侧,有两座南北相对的建筑,分别是藏经阁和藏宝阁,均修建于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两座楼阁为干栏式建筑,乃日本典型的仓库形态,曾经存放着寺院收藏的重要经书和珍贵宝物等。
4.开山堂
在讲堂的东北侧,有一座修建于江户时代的开山堂,曾经安放着国宝“鉴真大师坐像”。2013年,配合开山堂改造,对鉴真大师坐像进行仿制,替代每年只能公开展示几天的国宝原件,长期陈列于此,游客每天可见。
5.开山御庙
在寺院内转了一大圈儿,最后来到东北角的开山御庙。茂密的树林之间,圆形的土堆上方,矗立着一座石质的佛塔。公元763年,鉴真大师圆寂,便被安葬于此。
鉴真(688-763),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游历洛阳和长安学习佛法,后归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法。公元754年底,成功东渡日本,被迎入奈良东大寺,俗称为“过海大师”和“唐大和尚”。
在鉴真墓的东侧,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赵朴初居士之碑”,埋葬着赵朴初生前的部分遗物。中国佛教学者赵朴初曾经积极推动中日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筹划1963年鉴真圆寂纪念大会、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建造、1980年鉴真像回国巡展等,被日本人誉为“当代鉴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