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成都,
就有如今的“打卡点位”?
常璩 著
华阳国志
崇
州
华阳国志
在全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成都是一座自建立起就未曾改名、迁移,历经朝代更迭而依旧延续着初始就开始的渊源与传承的城市。璀璨的古蜀文明、翱翔的金沙神鸟,赋予了这里人文的诗意;浩荡岷江水、伟大都江堰,带给了这里生活的丰饶。山川俊秀、风光如画,城市的浪漫始终如一。
始建于古蜀开明王朝,兴起在秦汉两代,直至以濯锦江畔繁华的商贸而“列备五都”,成为人们探寻司马相如、扬雄等“才子所来之处”、向往蜀锦、蜀绣的“锦官织坊所在”的远游目的地。
那,2000年前的成都,都有哪些经典的打卡地,至今依旧吸引着游客的到来?
图片由AI生成
有,而且个个都很有名!
一个是“都江堰”,最早见于《华阳国志》中蜀相开明、后来的古蜀丛帝,“决玉垒山以除水害”,成为了杜甫笔下“玉垒浮云变古今”最初的由来。后来,蜀郡太守李冰“乃壅江作堋”,修建了如今鱼嘴分流、飞沙导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图据都江堰发布(摄影/折耳兔)
一个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犀牛”,最早是李冰修建都江堰后“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取“犀兽分水”的寓意,尤其是后来“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藏于府河桥下河道中的石犀,最有可能是如今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那一座。
图据成都发布
一个是“万里桥”,相传秦汉时成都在府河、南河上共有七座桥梁,其中“南渡流曰万里桥”,也就是后来诗人笔下“万里桥边多酒家”、杜甫眼中“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所在,至今依旧是人们游览浣花溪、打卡杜甫草堂、畅游锦江春色、沉浸百花潭景的好去处。
一个是“驷马桥”,是成都北门自川陕古道而来的必经之地,也是曾经成都主城区最重要城北交通枢纽,兼顾着宝成铁路进入成都北站、川陕公路进入成都市区的双重功能。这里最早“城北十里有晒王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在这里提笔写下“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后来更名为升仙桥、驷马桥。
图据成都方志
此外,成都的古驿道一路向西,有着王勃“风烟望五津”诗句中的渡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寄托所在,就是蜀州,也就是如今的成都崇州,“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始日白华津;二日皂里津;三日江首津;四日沙头津,刘璋时召东州民居此,改日东州头;五日江南津。”
在成都城内,有汉代太守文翁创建的“石室”,“文翁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一日玉室,在城南”,至今仍是成都最好的中学之一。
图据青羊文博
在石室不远处,“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官也”,因为“锦工织锦濯其江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这就是“锦里”的由来。
记者|强罡
编辑|王静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