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这个省啊,在中国地图上窝在东南沿海一角,看起来不起眼,可它在历史上真是个奇葩存在。两千多年下来,中国大地到处是王朝更迭、兵荒马乱的痕迹,从春秋战国打到明清交替,再到近现代的各种冲突,几乎每个省都挨过刀兵。
可福建呢?它愣是躲过了大部分大仗小仗,就跟个世外桃源似的。不是说它完全没沾过战火,但大规模的、那种动摇根基的战争,确实少得可怜。抗日那会儿,日本鬼子横扫大半个中国,福建却基本保住了内地太平,只丢了点沿海地盘。
福建的土地格局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占了八成以上,平原盆地才不到一成,水域也只占一成。这格局从古时候就定型了,崇山峻岭到处是,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东南第一高峰。
这样的地形,对打仗来说是天大的麻烦。古代军队要进福建,得翻山越岭,路窄坡陡,补给线拉得老长,一不小心就断粮断水。现代战争也一样,机械化部队开不进去,坦克大炮卡在山道上动弹不得。历史上,好多征服者一看这地势,就懒得费劲,直接绕过去打别人了。
气候也帮了大忙。福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到2000毫米之间,台风季一到,大雨倾盆,山路变泥汤。外来士兵不适应这湿热天气,容易生病,拉肚子、发疟疾啥的,战斗力直线下降。本地人习以为常,反倒能利用这点搞游击。毒虫蚊子也多,咬一口肿老大,军队士气低落。总的来说,这地方攻难守易,敌人想进来,得付出双倍代价。
历史上看,福建从春秋战国就开始偏安一隅。那时候它属扬州地界,闽越族在这建了闽越国,秦朝统一后设闽中郡,正式纳入中央版图。汉朝时候,闽越国被灭,设闽越郡。唐朝设福建路,宋朝分成福建路和建宁路,明清沿用省制。关键是,每次王朝换代,福建多是跟着邻省广东或浙江归顺新政权,没人专门带大军杀进去。
比方说秦灭六国,福建就顺势并入;汉末三国,孙吴控制江东,福建也归吴;隋唐统一,福建没啥抵抗;元朝入主中原,福建也没大动干戈;明朝建立,朱元璋大军南下,福建基本和平过渡。
明末清初算是个例外,那时候南明政权在福建短暂设都,福州成了“福京”,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在这抗清。郑芝龙本来是海盗头子,转投明廷,当了福建总兵,后来降清。郑成功不干,继续打,收复台湾啥的。但就算这段,战火主要在沿海和周边,没深入内地。清军入闽后,也没搞大规模屠杀,很快就稳住了。相比中原的惨烈,福建这算小打小闹。
再往前推,宋元交替时,蒙古大军南下灭南宋,福建也没成主战场。南宋末年,赵氏皇族南逃,福建设过行在,但很快投降。明清之际之外,福建基本避开中原王朝的核心冲突区。它像个边陲地带,中央王朝管得松,地方势力也弱,不值得大动兵戈。
近现代更明显。鸦片战争时,英国人打厦门,占了鼓浪屿,但没往内地推。甲午战争,日本占台湾,福建沿海受影响,但省内太平。辛亥革命,福建响应得早,没啥内战。北伐时期,国民党军队路过,也没大仗。
抗日战争是福建“安全”神话的高峰。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华北、华中、华南到处沦陷。福建呢?日军1937年10月占金门,1938年5月攻厦门,炮轰海岸,守军抵抗几天就丢了岛。接着,日军占泉州部分沿海,但内地如福州周边,只在1941年4月短暂沦陷。
日军从长乐登陆,国军八十师反击,激战几天,福州失守,但很快收复。为什么没深入?地形是关键。闽西闽北山区密布,道路少,日军机械部队没法展开。加上雨季多,补给难,士兵水土不服,病倒一大片。日军总共只占了福建沿海十八分之一的土地,内地保持相对稳定。
福建抗日主要靠游击队。共产党领导的闽东、闽北根据地活跃,国民党部队也组织抵抗。闽籍华侨捐款捐物,支持前线。福建子弟兵北上抗日,参加淞沪会战啥的,但本土没成战场。相比武汉、南京的惨状,福建算逃过一劫。1945年日本投降,福建光复,没留下太多疤痕。
解放战争时,福建也没大仗。1949年,人民解放军南下,国民党残部退守沿海,厦门战役打了几周,解放军渡海攻岛,国民党败走金门。但整体上,福建内地没遭重创。金门古宁头战役是国民党胜仗,但那是岛上事儿,没波及大陆。
为什么福建总这么“幸运”?除了地形气候,还有人文因素。福建人性格刚硬,爱拼敢赢,从古闽越族就独立性强。历史上,福建注重防御,建城墙堡垒,如福州古城墙。沿海位置让它对外开放,早跟东南亚贸易,获外援。潜在敌人得掂量国际影响。
经济上,福建靠海吃海,港口发达,厦门、福州、泉州是古代海上丝路起点。现在,福建GDP超5万亿,2023年数据是5.3万亿,靠制造业、电子产业。华为、宁德时代啥的在这扎根。旅游也火,武夷山、土楼是世界遗产,吸引游客。
文化底蕴深厚,闽南语、客家话多样,妈祖信仰影响大。历史上,出过蔡襄、王审知等名人。教育发达,厦门大学是老牌名校。
但也不能说福建完全没战乱。古代有海盗倭寇骚扰,明朝戚继光抗倭,在福建打过仗。但那些是局部冲突,不是王朝级大战。清朝同治年间,有小刀会起义,但规模小。民国福建事变,蒋介石镇压十九路军,那也是内斗,没外敌入侵。
总的看,福建的安全源于地理屏障、气候障碍,加上历史定位。它不是中原必争之地,不像河南、陕西那样是兵家要冲。两千年下来,这让福建积累财富,发展文化,没被战争拖后腿。现在,它是两岸交流桥头堡,海峡论坛啥的在这办。
不过,这“安全”也相对。现代风险变了,自然灾害如台风多,经济依赖出口,受国际影响大。但比起战乱,福建人民更知足。想想全国其他省的血泪史,福建这运气真不是盖的。
福建的“兵家不争之地”称号,不是白来的。从秦汉到民国,它总能低调避祸。拿抗日说,日军1938年占厦门后,设伪政权,但内地游击队不断袭扰,日军不敢深进。1944年,日军豫湘桂战役大败,但福建没卷入。战后,福建快速恢复,成为经济前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