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5南3的蜀道有个很明显的规律:除了把汉中作为节点,都是南北平行。
难道这些蜀道之间没有连接吗?答案是否定的,每条蜀道之间都有很多的支线连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连接陈仓道和褒斜道的连云栈道。
但很多资料却把连云栈道归为褒斜道,这就错的离谱了。
陈仓道和金牛道以勉县为连接点,褒斜道和金牛道以汉中为连接点,如果从宝鸡往汉中走,从凤县通过连云栈道到留坝武休关,就可以绕过略阳和勉县,省去了好多路。
民国时所修的川陕公路没有完全按照连云栈道主路走,直接从酒奠梁越过,这样连云栈道从凤州到烟囱沟心红铺三岔的这条路就废弃了。
这是上文说过的。我们昨天晚上就住宿凤县县城,也就是原来的双石铺。
早上我们在凤县吃了热面皮菜豆腐出发,过了十里店,前面就是酒奠梁,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而且有两个故事。
先说第一个。
当年刘邦张良率兵来到酒奠梁,见群山连绵白云缭绕,顿觉天地广阔,老刘想自己从关中王却成了汉中王,一直含屈忍辱不知天意如何。
想罢,命部下取来美酒,满斟一杯跪在山顶祷告:“皇天在上,万望能助我夺得天下。”说罢,将酒往山间岩石洒去才离去。
说也奇怪,酒洒在山顶后,石缝中慢慢涌出了一股汩汩清泉,但是酒香四溢。一个过路客官来到梁顶俯身来喝,口舌生津沁人心脾,于是在此安家把泉水当酒卖挣了大钱。
但是这位却还嫌有酒卖却没有酒糟养猪,后来一成神仙的张良路过,直叹人心不足,在酒店题字: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凉水当酒卖,还嫌没酒糟。
自此,泉水就成了普普通通的泉水,再也不是酒了。
还有一个和韩信有关。说当时韩信从项羽那里跑了,范增大惊,就派人追,追上就要下死手。
韩信沿着陈仓道走了几天山路,在这里迷路了。一个樵夫告知他去汉中捷径,楚兵后来被樵夫所骗,就杀了樵夫。
后来韩信登坛拜将,要厚谢樵夫,才知道樵夫已死,于是捧酒祭奠挥泪而去,人们就把这个无名的山就叫做酒奠梁。
当然,还有一个版本:问路杀樵夫的不是楚兵,是韩信本人。
——这个版本太邪恶了。
这两个故事说明,酒奠梁也是连云栈道的一支。多年前我走这条路还要翻越酒奠梁,现在这里已经通了隧道,很快就到了留凤关。
唉,要知道古人为了避免翻越酒奠梁,专门开凿了连云栈道北线,就是为了绕开酒奠梁。
我们昨天从凤州过,说过连云栈道就是从那里开始,一路翻山下沟,过烟囱沟心红铺到三岔,然后到留凤关,这样就绕过了酒奠梁。
那条路已经荒废,徒步是要时间和体力的,但是南端开车过去看看是可以的,我在这里就出问题了。
我们在留凤关这里停车问路,问了好几个人,都没有把连云栈道问个所以然,当然,路上也没有个标志。
回来查资料才知道,从此进沟到心红铺村,是有摩崖刻石的,这次真是错过了。
怎么说呢?说明我的功课没有做,另外呢,为什么不立个指示牌?
我以前写蜀道的时候说过:蜀道蜀地,其实大部分都在陕西,秦岭中国道省道县道基本都是沿着原来的蜀道修建的,为什么不把这个资源利用起来?
紧接着到了连云寺村,我又错过了一个地方:“对面古陈仓道”碑。这是我在张良庙里转悠的时候,才发现的。
网上资料
当然错过的,还有陈仓沟里“樵夫坟”,这里埋葬的就是给韩信指路的那个樵夫。说是秦腔戏中有樵夫女子,后来持竹剑在长乐宫中刺死韩信的唱段,秦腔戏迷说有没有?
过了榆林铺后,山雾一下子升腾起来,远处的青山也显得妩媚可人。
到了高桥铺,这里有个岔路口。
左手是通往江西营的,所以也叫高江路。这就是所谓“中国最美乡村公路”,就是到了秋天这里水杉变了色彩,一路秋色可人。不过我们不走那里。
我们选择右手通往张良庙和留坝县城,当然也是可以通往江西营的,只是绕一些。
山路十八弯,六七公里左右,我们弯上了柴关岭。
柴关岭是G316国道翻越秦岭的最高点,海拔1654米。这阵子云雾蒸腾,真是应了“柴关岭雾气腾腾,张良庙赛过北京”的景儿。
现在这里有一座雄伟的关楼,一边是“宝鸡风县”一边是“汉中留坝”,还可以从旁边的阶梯登楼远眺。
关楼下面有座碑亭,亭中石碑上刻有“柴关岭”三字,题字时间是民国二十五年十月,题字者名叫赵祖康。
前文说过,赵祖康是川陕公路总设计师,与修铁路的詹天佑、建桥梁的茅以升并称为中国交通工程的“三杰”,他是“中国公路泰斗”、是我国现代公路的奠基人之一。
川陕公路是最早穿越秦岭的现代公路,让难于上青天的蜀地变成连接川陕的交通要道和生命线,前无古人,后有来者。
大散关题字我们前面说过了,酒奠梁因为修了隧道,我们没有看到题字碑,现在在柴关岭上再次看到。
往事悠悠,要是没有这些先辈的努力,这翻山越岭的古蜀道对我们来说,可是畏途。
一路下坡,下到坡底,就是著名的张良庙了。
张良庙这可得专门写一篇文章,“英雄神仙”可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请持续关注蜀道之旅。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