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藏家乡——茶盘洲镇
在浩渺烟波的核心
沅江东岸的冲积洲上
茶盘洲,如同一枚
被湖泥与光阴层层包裹的“玉”,静卧水央
它的源起,始于大溪文化的幽深章节——
那些深埋的玉器、石碑、陶片与传说
密封着洲子最初的繁华与谜题
「这是我的宝藏家乡」
今日启封这枚“湖中玉”
让我们循着玉竹寺若有似无的茶香
踏入洞庭腹地
在洲垸博物馆与斑驳的老物件“互诉乡愁”
更去探寻:这方水土
如何以“万人血肉筑长堤”的惊世之举
从滔天洪水中“抢”出生天?
又如何让农垦的炉火
在新时代的田野上,淬炼出智慧的光芒?
走进茶盘洲,品读一部
用生命、汗水与希望写就的洲垸史诗!
【第一幕:“血肉长城” 38公里!是写在泥泞里的“人定胜天”】
镜头拉回1958年
洞庭湖腹地
一片望不到边的“死亡沼泽”
——水涨吞没一切
水退留下噬人的泥潭
绝望吗?不!
一支由上万普通人组成的“敢死队”
来了!他们的武器?
最原始的土筐、扁担、血肉之躯!他们的任务?
在这片“流沙”上
徒手造出一条38公里长的生命线
——防洪大堤!
朔风如刀,泥浆没膝,号子震天响
扁担压弯了脊梁
土筐磨穿了肩膀!
没有机械
就用人力夯锤一寸寸砸实!
没有退路,就用脚步丈量出生路!
最终,狂野的洞庭湖
被这条由汗水、鲜血和信念浇筑的
“金锁链”驯服了!
3534公顷死亡沼泽
在他们手中变成了金灿灿的粮仓!
茶盘洲,一战封神
跻身“湖南农垦十三太保”之列!
【第二幕:糖厂涅槃!废墟里6000件老物件在“开口说话”】
镜头切到小镇心脏——
一座“很酷很沧桑”的红砖厂房
这里是全国首家“洲垸文明方舟”——
洞庭湖洲垸文化博物馆!
它的前身是一个60年代
甜蜜与辛酸交织的老糖厂!
推门而入,瞬间穿越!
这不是冰冷的博物馆
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水车爷爷”的低语:
展厅C位,一架直径3米
浑身写满沧桑的巨型木质水车
摩挲它包浆的木辐条
仿佛能听到吱呀转动声、水流哗啦声
—那是哺育了万亩良田的生命之歌!
“扁担与土筐”的伤痕:
看!那磨得发亮、边缘破损的土筐
那被汗水浸透、压弯了腰的扁担!
它们是1958年筑堤的“功勋老兵”
凝视它们,肩膀会不自觉地发酸!
“青春定格”的微笑:
泛黄照片墙前,知青们挽着裤脚
扛着锄头,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没有滤镜,没有抱怨
只有理想在盐碱地上开花的纯粹光芒!
瞬间破防!
在这座承载记忆的圣殿里
历史从未如此鲜活滚烫!
【第三幕:智能田野!510万真金白银,让老祖宗的倔强开出科技花!】
告别历史的烟尘,镜头陡然拉亮!
眼前是茶盘洲万亩生态示范产业园
——一片充满未来感的“绿色工厂”!2024年,510万元“智慧弹药”注入!
这不是传统农田
这是高科技农业的“样板间”!
稻田玩出新花样:
富硒水稻基地解锁“稻鸭蛙共养”
生物防治+物理驱虫+有机农肥
“六零”标准拉满
引高产新品种,亩产值超6000元
大米煮着满口香!
水果拒绝“科技与狠活”:
村集体合作社的果园超硬核!
催熟剂、化肥、甜蜜素全说“不”
靠诱蛾灯物理防虫
结的桃子爆汁、橙子无渣、葡萄饱满
一口就尝出原生态的鲜!
药材种植有“硬保障”:
药材靠订单式生产稳回收
生态种植提品质
还按“八化”目标来!
3种种植模式(农户自种、合作社经营、企业订单)发力
全镇种了3000余亩
吴茱萸、枳壳是主力~
这,就是茶盘洲的“新农垦”!
当年,先辈用扁担“抢”出土地
今天,后人用鼠标和传感器
“点土成金”!
那份“向荒要田”的倔强
融进了智能灌溉的水滴
刻进了冷链物流的代码!
农垦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茶盘洲的故事,从未结束它在一代代人磨破的掌心茧里传承
在博物馆水车的吱呀声里回响
更在现代农业芯片的微光中跃动这座从滔天洪水中“抢”出来的小镇
把“共生”的智慧写进基因
把“奋斗”的密码刻入大地
下次,当你行船洞庭
看烟波浩渺时,请侧耳细听——那风浪声里
是否夹杂着茶盘洲稻穗摩擦的沙沙细语?
它在轻轻诉说:纵使浪高千尺
只要敢向水争地、向荒要田
人间烟火,终将生生不息这座用血肉、智慧与希望浇筑的宝藏家乡
等你来亲启它的下一段传奇!
(图文 | 邓思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