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江西的绿茵场不仅沸腾着足球激情,更踢出了一场文旅消费的“现象级”狂欢。数据显示,赣超首轮赛事吸引超2亿人次线上线下参与,直接带动全省景区接待量突破12万人次,综合收入是门票收入的40多倍。这串数字背后,是一场“体育+文旅”的深度融合实验。
赛事流量如何转化为消费增量?江西给出了“精准滴灌”的答案。鹰潭投入20辆网约公交车,构建“赛场—景区—商圈”消费闭环,每1元公共交通投入产生8元文旅消费回报;新余对“对战城市游客”推出定向优惠,吉安、抚州身份证持有者可享菜金七折;庐山景区7月游客量同比增长24.01%,滕王阁核心景区日均接待量同比激增44.54%。这些数据印证:当政策设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引流”,消费者的脚步自然会“跟着优惠走”。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赛事激活了“一城一策”的文旅创新基因。樟树借比赛之机推广药膳,让游客在品尝美食中感受中医药文化;泰和将赛场变成庐陵文化展示平台,乌鸡滋补汤的香气里飘着文化自信;南昌牧云峰云端景区支起天幕,让球迷边看球边俯瞰城市夜景……这些“体育+文化”“体育+美食”的跨界组合,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让原本单一的观赛体验裂变出多元消费场景。当每个城市都拿出看家本领“宠客”,当政策设计从“政府唱戏”转向“全民参与”,赣超的“乘数效应”必将持续释放。
赣超的火爆,本质上是一场“情绪价值”的胜利。当球迷在社交媒体晒出“看球+游江西”的打卡照,当吉安队主场观众用方言呐喊点燃夜空,当萍乡队与吉安队的比赛吸引4.3万观众现场观战,这种“在场”的真实体验与情感共鸣,远比任何广告都更具传播力。数据显示,吉安市餐饮行业营业额同比增长55%,夜间消费占比超七成,正是这种“情绪消费”的直接体现。
从“看球”到“游江西”,从“赛事经济”到“城市IP”,赣超“踢”开了江西文旅消费的新天地。这启示我们:在文旅融合的赛道上,谁能精准捕捉情绪价值,谁能创新消费场景,谁能激发全民参与,谁就能在“流量争夺”中踢出漂亮的高分。
(姚隽)
【来源:大江网_大江时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