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弟弟带我和孩子来到方特丝路神画,在全息影像中沉浸式体验经典浪漫的中华传统爱情故事《牛郎织女》,感受七夕背后的浪漫与科技之光,仿佛穿越到千年的神话里,感受这份传承千年的爱与浪漫。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在诗词的唱诵中开始《牛郎织女》的奇幻之旅。表演布局精心分为“预演厅”和“主演厅”两个部分。
预演厅介绍星象知识,我们躺着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仰望那巨大的天幕,仿佛被浩瀚的星河所环绕,其景致令人陶醉。
主演厅的设计别出心裁,分为上下两层。我们乘坐一个可上下升降的旋转平台,穿梭于两层之间的幕立体影院中,全息影像带着我们穿越千山万水,躲避雷公电母的追捕,经历宿命轮回,最终抵达天庭的盛景。沉浸在这部甜蜜的传奇故事中,让自己的少女心在星河灿烂中绽放。升降式的座位把我们带到天空,花瓣飘落,见证鹊桥下的银河之恋,天上人间的浪漫,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这里重现。
我的童年在妈妈讲的故事里长大。《牛郎织女》的故事最初是妈妈讲给我的。织女,封号天孙娘娘,别名天女、东桥、天女娘、支机女等,又与七仙女姊妹合称七星娘娘。“织女”原是神话中的女神,为编织云雾的女神。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在人间游玩后在湖中沐浴嬉水。牛郎拣起她的衣服,于是织女就与牛郎结为夫妇,不久生了一男,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牛郎发觉时,马上挑着担子去追,眼看快要追上,忽有一条大河挡路那河是王母娘娘划的,这样一来,牛郎、织女在河的两面不能见面。成为牛郎、织女两颗星,列于银河两岸,天帝知道此事后,十分怜悯,准许他们七天相会一次。不料他们听错了,以为七月初七相会一次,这样一来,一年中只有农历七月七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柔情缱绻,优雅与爱意共栖,浪漫至死不渝。
我记得妈妈还说,每年阴历七月初七的深夜,在葡萄架下还可以听到牛郎和织女说悄悄话呢!
七夕节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和妇女穿针乞巧的习俗,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被赋予了爱情的意义。
读书以后才知道这个古老神话传说在《诗经·小雅·大东》篇“跂彼织女……皖彼牵牛”有记载,但只是说织女和牵牛是天河中相近的两颗星宿,彼此没有关系。汉时,这两颗星宿被转化为具体人物,班固著《两都赋》云:“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讲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的两座石人像,这拉近了牵牛和织女的距离。
文学作品最早记载牛郎织女是夫妇的,要算《文选·洛神赋》李善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从此牵牛和织女结合在一起。对于牛郎织女不幸的婚姻生活,历代曾有许多诗人为之咏叹。汉代《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递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同,脉脉不得语。”
有人据此认为唐代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中最后一段:“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可能就隐含着这个故事。
爱,是永恒的主题。那些亘古传颂的浪漫爱情故事,动人心弦的凄美传说,在嘉峪关方特丝路神画全新演绎,这是继听故事,读书籍后,沉浸式体验实景演出,身临其境穿越到奇幻神话世界,体验动人心弦的奇情故事。这个传说历经千年,依然在人们心中流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如今,七夕更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了现代人眼中的“中国情人节”。
图文作者:海贝儿
编辑:momode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