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子友(山东日照)
悬空寺,北岳恒山第一景
悬空寺就在恒山脚下。当我从恒山下来时,已近下午3点,随直接租车到达。停车处,就是金龙大峡谷。两边都是数百米高的悬崖绝壁,如同斧劈刀削,悬空寺就镶嵌在西面的悬崖上。抬眼望去,但见层层叠叠的楼台亭阁下,只有十多根筷子似的木柱支撑着。
从停车场前行,过一吊桥,寺下的巨石上刻有“壮观”两个大字,落款为“李太白”。再左拐循石阶上行,过了佛道前的平台后,便踏上了连接殿宇之间的栈道。
里面的通道很窄,有的地方仅容一人侧身才能通过。脚下木台阶上都覆盖着带凸型的铁板,走起来咯吱咯吱作响。直到过了供奉“儒释道”三教创始人的“三教殿”,才宽松了起来,也稍微松了一口气。
这就是“大雄宝殿”,全寺最大的三层建筑物,有数十间,琉璃瓦,大屋顶,全部榫卯结构,没有一颗铁钉。大殿的后面还挖了很多石窟,形成了一半房子一半洞的特有建筑形式。
在此驻足观察,但见栈道凌空,下面只有数十根横木和立木支撑着。这些横木就是用桐油浸泡过的当地特产的铁杉木,深深地插进里面的岩石中,成为起关键支撑作用的“铁扁担”。而那些看来过于单细的立木,也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有的是承重作用,有的起平衡作用,而有的则是起裘饰作用,因为只要用手一推,它们就会左右摇摆……
悬空寺,看似小巧玲珑,里面却大有乾坤。包容儒、释、道,拢罗天、地、人,它巧妙的利用凹进去的山势,深藏“锅底”之内,遮风挡雨蔽日,天时地利人和,使自己成为存在1500余年的人间奇迹。
在悬空寺内行走,直接与1500年前的祖先对话,享受着他们创造的劳动成果,使人感到奢侈和敬畏,因此对迈出的每一步都倍加珍惜。
只有轻轻地上去,再轻轻地下来。
出悬空寺,绕行到对岸,有“霞客遗迹亭”“悬空寺石碑亭”等,都是现代所建。发人深思的则是悬空寺上游的一排古栈道凿孔的遗迹。
——原来,这里自古就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贯通中原与塞北的交通要道,战时金戈铁马,平时商旅络绎。古人为避开脚下浑河之水的激流,在半山腰修起了常年通行的栈道。既然可以在悬崖绝壁上修栈道,当然也可以在栈道上建寺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这真是古人因地制宜的一大壮举!
然而,这条伴随浑河之水而来的千年古道已不复存在。就是在这古道遗迹的上游,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因地制宜的建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的拦河大坝,古道被拦腰截断,孤悬峭壁上的悬空寺失去了大环境的烘托,也就变成了眼前我们所看到的悬空寺了。
2015.6.1 游览
2025.8.28整理于泉城济南
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日照人,1970年入伍,1984年军转工,中铁十四局退休。
编辑:夏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