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BJ30 的轮胎碾过右玉古城外最后一段碎石路时,挡风玻璃外的景象突然变了 —— 原本连绵起伏的黄土坡,骤然被一圈斑驳的夯土墙截断,墙内青灰色的屋顶顺着缓坡铺展开,偶尔有几棵老榆树从巷口探出头,枝桠上还挂着未褪尽的秋黄。这一刻才真正明白,人们说 “右玉是座被时光藏起来的城”,绝非虚言。
从大同出发往西南走,沿大呼高速转荣乌高速,三个小时的车程里,风景从城市的钢筋森林逐渐过渡到晋北特有的苍茫。BJ30 的自适应巡航功能帮我省了不少力,双手轻握方向盘,看着两侧的白杨树飞速后退,仪表盘上的油耗稳定在5.8L/100km,对于一辆硬派 SUV 来说,这样的表现足够让人惊喜。进入右玉境内后,公路开始顺着山势蜿蜒,过了杀虎口收费站,我特意切换到运动模式,深踩油门时发动机的轰鸣与窗外的风声交织,车身稳稳地贴住弯道,连带着心里的期待也跟着沸腾起来。
右玉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如今留存的夯土城墙是明万历年间重修的遗迹,周长 3.5 公里的城墙虽不复当年 “高两丈五、宽一丈五” 的雄伟,但西南角的敌楼和北城门的瓮城仍保存完好。我把 BJ30 停在北城门下的停车场,车身硬朗的线条与古城墙的沧桑肌理形成奇妙的呼应 —— 黑色的格栅像古城门的兽首衔环,方正的轮眉仿佛是城墙的垛口,连车漆上沾着的些许黄土,都像是从千年时光里带出来的印记。
沿着北城门的马道往上走,脚下的夯土被岁月磨得紧实,踩上去能感受到细微的颗粒感。站在城墙上远眺,东、西、南三座城门的轮廓清晰可见,城内的街巷像棋盘一样纵横交错,最显眼的是位于中心的宝宁寺。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寺庙,是右玉古城的灵魂所在,寺内保存的明代水陆画曾被列为 “国宝级文物”,只可惜如今不对外开放,只能隔着朱红色的大门,想象殿内画中神祇的庄严模样。
下午的阳光渐渐西斜,我决定开着 BJ30 去古城外的小南山森林公园转转。这段路有不少碎石陡坡,BJ30 的四驱系统派上了用场,挂入泥地模式后,车辆轻松爬上坡度接近 30 度的土坡,轮胎碾过碎石时发出的 “咯吱” 声,反而让这场自驾多了几分野趣。站在小南山的观景台上,整个右玉古城尽收眼底,夕阳给夯土城墙镀上了一层金边,BJ30 就停在观景台下方的空地上,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守护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返程前,我在古城外的一家农家菜馆点了一盘右玉羊肉。肉质鲜嫩不膻,蘸着当地的老陈醋,一口下去满是烟火气。想起白天在城墙上遇到的一位老人说,右玉人守着古城,就像守着祖祖辈辈的根。而我驾驶着 BJ30 穿越这片土地,不仅仅是走过一段路,更像是亲手触摸了千年边塞的温度 —— 那些夯土城墙里藏着的戍边故事,那些街巷里飘着的烟火气息,都被车轮一一记录,变成了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