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困得久了,心便开始向往远方,向往那辽阔天地间的自由与不羁。当 BJ30 的车轮缓缓驶上山西长城一号公路大同段,一场与历史和自然的深度对话,就此拉开帷幕。
长城一号公路大同段,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在晋北大地上,全长 250.98 公里,其中主线 153.81 公里,支线 97.17 公里 。它贯通天镇县、阳高县、新荣区、左云县 4 各区县,基本沿长城走向布设线位,支线连接着附近的古堡,将散落的历史明珠一一串联起来。
我从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平远头村启程,这里是长城一号公路的起点,也是明长城宣府镇与大同镇的交界地区。踏入这片土地,仿若一脚迈进了历史的旋涡。平远头村见证了无数的金戈铁马、烽火硝烟,曾是 “边疆极冲之地”,连接着繁华一时的万里茶道。我的 BJ30 停在村口,车身线条硬朗,与古老的氛围相互映衬,仿佛它也迫不及待要开启这场穿越之旅。
沿着公路前行,两旁的景色如幻灯片般切换。不远处,保平堡的身影映入眼帘。这座古堡静静伫立在旷野之中,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堡墙虽已残缺不全,但依旧顽强地坚守着,向世人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我驾驶着 BJ30 缓缓靠近,车轮扬起的尘土,仿佛是历史的尘埃被重新唤醒。将车停稳,徒步走进堡内,脚下的石板路凹凸不平,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历史的脉络上。堡内的建筑大多已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但从布局和残留的构件中,仍能想象出当年的热闹景象。
离开保平堡,继续向西行驶,BJ30 的发动机发出低沉有力的轰鸣,似在为这场历史穿越之旅加油助威。很快,便抵达了大同长城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以大同市境内现存历代长城为主题,运用多媒体、声光电、交互式等手段,全方位、多元素展示着长城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 。踏入馆内,仿佛置身于长城的历史长河中,从地理地形、历史人文到军事战略,从长城建筑、民族交融到商贸交流,每一个方面都让我对长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走出博物馆,看着馆外的 BJ30,它不再仅仅是一辆车,更像是陪伴我探寻历史的伙伴。
午后的阳光洒在公路上,我继续前行,进入阳高县境内。守口堡的 “杏” 韵长城别有一番风情,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未能欣赏到漫山遍野杏花盛开的美景。但那雄伟的长城在山峦间起伏,依旧让人震撼不已。正宏堡、镇边堡等古堡也依次出现在眼前,每一座古堡都有自己的故事,或悲壮,或激昂。镇边堡曾是 “全庙之堡”,拥有 30 多座庙宇 ,如今虽庙宇大多已不复存在,但那份庄重的历史气息依然萦绕在空气中。
随着 BJ30 的行驶,进入新荣区。方山永固陵、花仙谷民宿、德胜堡等景点一一掠过。德胜堡曾经是明代边陲最大最坚实的军事堡垒,如今只剩下一个碉堡和一条快变成土堆的长城 ,但站在堡前,依然能感受到它往昔的威严。在这里,我把车停在一旁,坐在路边,望着眼前的长城遗迹,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将士们戍守边疆的场景,战马嘶鸣、烽火连天。
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已到左云县。这里的长城一号公路串联起保安村、黑土口村、威鲁村等多个村落。八台子村的八台子天主教圣母堂与长城相互守望,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景观 。宁鲁堡静静地卧在大地之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 BJ30 的车身上,这次的自驾之旅也接近尾声。行驶在长城一号公路大同段,车轮碾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BJ30 凭借出色的性能,带我顺利抵达每一个向往的地方。这条公路,不仅是一条自驾路线,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隧道,让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未来,若有机会,我愿再次驾驶着 BJ30,踏上这片土地,探寻更多被岁月掩埋的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