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园是喀什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以前叫香妃墓,现在扩展了面积,增加了旅游内容,叫香妃园。
香妃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她是喀什的阿帕克霍家家族的成员,后来成为乾隆皇帝的容妃。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呢?往下看:
在16世纪到17世纪,新疆的南疆曾有一个地方政权叫“叶尔羌汗国”,它是由蒙古察合台汗国的后裔在公元1514年建立的,创世人叫“赛义德汗”。这个人与印度的莫卧儿王朝的创始人“巴布尔”是表兄弟关系。 叶尔羌汗国维持了100多年,到公元1680年,也就是明末清初,清朝的康熙年间,这时候,汗国内的一个宗教派别白山派,不满意叶尔羌汗国和黑山派的统治,引来了新疆北疆的地方政权准噶尔汗国,当时的准噶尔汗国很是强盛,大王正是敢于和康熙皇帝对着干的噶尔丹,当时他们西攻哈萨克部落,东与清军抗衡,很是强大。
白山派和准噶尔人联手灭了叶尔羌汗国之后,白山派的首领阿帕克霍家当上了南疆地区的政教合一的头领,他们的行政中心仍在莎车(叶尔羌),但精神中心和家族墓地在喀什。
从这时候起,喀什就有了阿帕克霍家家族的陵墓,也就是现在的香妃墓。因为是统治南疆的头领(虽然在准噶尔的控制之下),所以陵墓也是喀什最大的。据说后来阿古伯也花钱扩建过。
过了不到100年,大概经过了五代人,清朝也进入了乾隆时代,进行了最后平定准噶尔的战役。1757年,一直在准噶尔政权控制下的阿帕克霍家家族的成员,大小和卓,大和卓布拉尼敦和小和卓霍集占,对清朝政府发动了叛乱,也叫大小和卓之乱,这场叛乱很快就在1759年被平息。
叛乱平息后,清朝政府奖励了一些在平叛过程中支持清朝中央政府的南疆各地的领导人,哈密郡王、吐鲁番郡王和库车郡王就是在这个时候分封的,此外,香妃的哥哥图尔都、叔父额色尹,也因参与平叛有功,被接到北京居住。在这个过程中,香妃(买木热·艾孜姆)就被其家族推荐给了乾隆皇帝,此时香妃年龄27岁,而乾隆则是49岁。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个历史上有争议的说法:香妃此前其实是嫁给了叛乱首领小和卓霍集占。根据清代史料,尽管有人可能听了不舒服,但这个说法似乎有一些依据。而且这也的确是游牧文化中常见的现象。从辈分看,香妃和小和卓霍集占虽然都是阿帕克霍家的五代的后裔,但只是远亲的表兄妹,结婚也是合理的。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其实根据1979年东陵挖掘的考证,香妃其实是葬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送回阿帕克霍家家族墓地的可能只是衣冠而已。
还要提一句,尽管阿帕克霍家家族的大小和卓以及大和卓的孙子 张格尔,都先后发动了对抗清政府统一的叛乱,但阿帕克霍家家族也不乏支持清政府统一的人,例如香妃所在的这一支,所以清政府保留了他们家族的陵墓。
"霍加"和"和卓"是来自波斯语的同一个词,音译不同。意思是"显贵"或"富有者",也指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代。但阿帕克家族的人是否是阿拉伯人的后裔?目前并没有看到分子人类学方面的信息。
2025年8月25日 于阿克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