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玉娇 王十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8月29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实践局、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联合主办,青海省委宣传部、海东市委宣传部、中共互助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在互助土族自治县北龙山景区举办。
巍巍青山,宛如天地间最厚重的请柬;习习清风,传送着七夕最动人的传说。
活动现场装饰着气球、鲜花,处处弥漫着浪漫气息。22对来自不同民族的金婚、银婚和新婚夫妇甜蜜携手走来,依次通过象征幸福的“七夕门”,成双成对踏上象征爱的坚守与连理同心的“鹊桥”,并在象征幸福吉祥的杏树上,挂上了寓意同心同德、相濡以沫的同心结。
阳光灿烂,笑容亦灿烂。
22对夫妇依次通过寓意着忠贞、和谐、生生不息的“太阳花双鱼门”,互助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为12对新婚夫妇颁发了结婚证。他们在北龙山下许下了爱的誓言——“相濡以沫、白头偕老,节俭办婚礼,不添负担显家风……”
在当天领结婚证的新婚夫妻权朝钢和李艳,身穿鲜艳隆重的土族服饰,面对镜头,他们齐声说:“在七夕传统节日领证很有意义,让北龙山见证我们的爱情!”
当天,在观众的祝福下,22对夫妇共进“七夕情人康养餐”,漫步情人林,体验原生态土族婚礼,品鉴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圈圈席,观看大型原创歌舞剧《彩虹部落》,沉浸式感受了一场融合秀美自然风光、多民族婚俗、非遗技艺展示、歌舞展演的七夕盛宴。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幸福家庭的追求,更蕴含着“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伦理智慧。
活动中,从放映影片《北龙山的呼唤》,到土族叙事长诗《拉仁布与吉门索》的忠贞爱情故事;从各民族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到漫步情人林共叙红桦情;从安昭舞彩袖纷飞传递的休戚与共,到土族圈圈席的亲密无间……处处蕴藏着传统与现代交织、多形式多形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在十二盘坡,大家高声朗诵《北龙山情书——十二盘爱情证言》——“七夕,北龙山对我们说,家是两根脊梁撑起的苍穹,白发是星辰颁发的勋章,相约走过蜿蜒的人知道——坦途藏在彼此扶持的步幅里……”
游客投来祝福的目光,并向他们送上七夕的祝福。金婚夫妇殷生伟、达海兰感慨道:“结婚这么多年,生活中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我们始终相互陪伴。这次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挚情感的力量,也体验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烈氛围。”
一对对金婚、银婚夫妇用眼角的皱纹传递着忠贞相守的爱情誓言,用言行诠释了家庭和睦、勤劳向善的时代价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互助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松萍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是培育弘扬“五个文化”的一次生动实践,旨在引导群众体验传统节日习俗,涵养相亲相爱婚恋观、传承优良家教家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这个被爱意包裹的七夕,北龙山见证的不仅是22对夫妇的爱情誓言,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当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价值相融合,当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共鸣,这个延续千年的节日,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彩。
《青海日报》(2025年08月30日 第4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