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阳信讯 灯火璀璨的盛唐华府东侧道路,五个夜晚涌入无数寻求美食与文化的游客,阳信县用一场夜市狂欢周,悄然完成了一次文化传承与经济振兴的成功实验。8月25日晚,阳信县信城街道盛唐华府东侧道路化身为流光溢彩的“唐街夜市”,为期五天的“百姓Ye市·‘唐’街不夜”盛唐夜市狂欢周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由中共阳信县委宣传部、阳信县文化和旅游局、信城街道党工委、信城街道办事处联合打造的活动,融合了阳信特色名优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啤酒烧烤、特色小吃等多元素,为居民和游客打造了一个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味的夏季黄河大集综合消费场景。
夜市经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夜市经济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发展,对地方经济产生多方面影响。它不仅是白天商业活动的延伸,更是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途径。阳信县信城街道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通过举办盛唐夜市狂欢周,与夏季黄河大集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巧妙结合。活动精准对接不同人群需求,打造了多元化消费场景。特色美食区汇集了传统小吃、各地美食等特色美味,新鲜的食材与地道的做法吸引众多食客排队品尝。游戏挑战区设置套圈、投壶、亲子手工等趣味项目,大人与孩子共同参与,欢声笑语不断。
文旅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盛唐夜市狂欢周的成功,在于它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黄河大集设置4个展区和5个打卡拍照点,包括特色美食区、非遗展示区、烧烤啤酒区、游戏挑战区。
非遗展示区让游客近距离接触阳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游客还可以与传承人互动,了解背后的故事。信城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售卖步步糕、羊角蜜、老会烧鸡等传统非遗美食,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实现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文旅融合。烧烤啤酒区则成为夜间休闲的“热门打卡地”,滋滋作响的烧烤搭配清爽的啤酒,满足了市民夏夜聚餐需求,带动了夜间经济消费。
创新治理:守护夜市烟火气
为确保夜市安全有序进行,信城街道创新保障模式,全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夜间消费环境。街道立足“心安城市”建设,联合信城派出所、市场监管所、消防大队、供电所等部门,采取“车巡+步巡+视频巡”相结合的方式,增派人员在夜市及周边区域开展动态巡逻。工作人员重点对食品摊位、娱乐设施等商户进行安全排查,同步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安全隐患,通过高频次巡逻,让群众逛得安心。市场监管所针对夜市摊点众多、经营项目繁杂等方面,坚持靠前服务,严格落实“事前告知、事中指导、事后跟踪、服务规范”的工作流程,错峰错时对夜市摊位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加大监管力度,让群众吃得放心。
文明新风:夜市中的精神家园
8月28日,信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走进热闹非凡的夜市现场,同步开展“扫黄打非”与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在升腾的烟火气中传递文明声音,为夜市狂欢注入文明温度。志愿者结合常见的非法出版物、侵权盗版、网络不良信息等案例,详细介绍“扫黄打非”的工作内容、重要意义及市民维权途径,提醒大家自觉抵制有害内容。尤其是在移风易俗宣传中,志愿者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廉办”等核心理念,结合街道近年来的文明新风案例,向摊主和市民讲解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的危害,倡导大家树立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启示与展望:夜市经济的阳信样本
盛唐夜市狂欢周的成功举办,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它不仅是促进消费的手段,更是传承文化、凝聚社区、创新治理的综合载体。通过文旅活动为纽带,吸引周边区域游客前来,带动了辖区餐饮、零售、文创等业态消费,实现了“文旅聚人气、人气促经济”的良性循环。下一步,信城街道将继续探索更多文旅融合新形式,持续释放夜间经济活力,培育新型消费场景,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阳信盛唐夜市狂欢周的成功,证明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并非二元对立。夜市灯光不仅照亮了阳信的夜晚,更照亮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复兴之路。那些曾经被遗忘的非遗技艺,在夜市的烟火气中重新焕发生机;那些日渐疏远的邻里关系,在共享的美食与文化体验中重新凝聚。这或许正是夜市经济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传统与现代可以共存,经济与文化可以共荣,而城市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幸福与归属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