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的女儿》亮灯时间提前至晚6时30分
夜幕徐徐铺展,中山公园内,“海的女儿”眨动明亮的双眼,以温暖光芒迎接往来游客,成为青岛夜晚中最动人的守候。2025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自7月18日开幕以来,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晚,更成为青岛夜经济中一张闪亮名片。作为本届灯会主IP,《海的女儿》灯组自8月29日起,点灯时间由晚7时调整为晚6时30分。这一变化让游客能够更早欣赏到这座8米高艺术灯组的璀璨华彩,感受来自大海的温情与诗意。
应时而变,优化游园体验
《海的女儿》灯组位于中山公园南大门“樱花里·光影集趣”主题区域,是本届灯会最受欢迎的打卡点之一。这位“海洋女神”高8米,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周身环绕贝壳与炫彩珊瑚群,鱼群穿梭游动,营造出绚烂梦幻的海底氛围。灯组采用柔性LED交互技术与呼吸式变光装置——人物发丝可实现整体变光,配合使用呼吸变光技术的珍珠,视觉效果灵动奇幻。尤其那双能够轻轻眨动的眼睛,仿佛向每一位游客温柔致意。
此次点灯时间调整,恰是顺应夏末秋初的自然规律。8月底,青岛天黑时间逐渐提前,提早亮灯确保游客在天色渐暗时便能欣赏到《海的女儿》绽放华彩,获得更佳的观赏体验。这一细微变动,也体现出主办方对游客需求的敏锐回应。尤其对于老年人与亲子家庭,更早的点灯时间意味着更从容的游览安排,不再需要漫长等待,即可沉浸于主灯组的璀璨世界。
匠心制作,凝结精湛技艺
《海的女儿》灯组出自四川自贡的专业灯匠之手。这些工匠技艺精湛、经验丰富,曾跟随自贡花灯“转战”国内500多个城市,出访过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整个灯组由30余位工人耗时近一个月精心制作完成,严格遵循自贡彩灯传统工艺,以“丝扎造型”为核心,历经放样、立体造型、焊接、布光、分色裱糊、美工上色等多道工序。尤其人物脸部的精致妆容,包括眉毛、眼睛等细节,均由美术组美工精心绘制,借助喷枪等工具一点点上色“化妆”,最终呈现出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
平凡之光,点亮城市夜空
本届灯会特别推出“点亮青岛之夏·点靓百姓梦想——诚邀您做点灯人”活动,将点灯仪式打造为致敬普通人的高光时刻。
8月1日,灯会迎来首位点灯人——74岁的军休干部李青。她出身于一家三代19人投身军营的军人家庭,父母及公婆皆为历经烽火的抗战老兵。点灯仪式上,4岁青岛女孩王沐熙主动向李青敬礼,李青庄重回应的场景,被现场观众记录成为灯会的温馨一幕。
8月15日,30余名青岛二中学生代表以点亮《海的女儿》的方式献礼母校百年华诞。学生朗诵原创诗作《山海百年 光耀二中》并合唱校歌,与师生市民共同倒数点亮灯组,在光影交错中见证百年名校新篇章。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当晚,12名来自市立医院的医护人员代表受邀点灯。这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在市民的热烈掌声中共同点亮主题灯组。城市以璀璨灯火向“生命提灯者”致敬,而他们,也借这束光将希望与健康祈愿洒向城市每个角落。
8月20日,青岛市民政局、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市福利彩票中心联合推出的“福满岛城 彩色记忆”“小候鸟”留影寄情公益活动正式启动。参加活动的“小候鸟”们走进青岛日报报史馆、沙洪纪念馆、青岛城市展览馆、奥帆博物馆、2025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留下这个夏天属于他们的珍贵回忆。
……
点灯活动面向全市开放征集。不论是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还是默默劳作的环卫工人,亦或是保障市民安全出行的公交司机,都有机会成为点灯人,点亮这座城市夜晚最温暖的光。青报全媒体/观海新闻记者 魏铌邦 摄影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