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诗(3首)
茂县李
葱郁茂县李,蚕丛亲手植。
紫皮赤如翡,翠衣绿似玉。
肉脆胜似莲,汁甘不亚蜜。
游客争相购,唯恐步行迟。
红石滩
河滩卧红石,光照色迷离。
疑似丹师画,缘为赤藻衣。
经霜容不改,浸水颜未失。
身弃沟壑中,千古志不移。
官寨村
魁楼平地起,危碉向天齐。
凭山衘恶匪,藉河拒顽敌。
绿树荫荒野,翠果坠虬枝。
土司迎红军,荣光泽万世。
2025 年 8 月中旬末,虽已过处暑,但绵阳依旧酷热。儿子提议去川西高原游玩,避开这孟秋的高温。
我们曾多次前往川西高原,那里湛蓝的天空、飘荡的白云、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洁白的毡包、成群的牛羊、深邃的峡谷、奔腾的溪流、高耸的悬崖、飞泻的瀑布、辉煌的寺庙以及多彩的民居,美景令人陶醉,让我们对川西高原情有独钟。于是,我和妻子欣然采纳儿子的建议,踏上旅程。
8 月 20 日,我们从绵阳出发,经国道穿过绵竹进入茂县,而后途经阿坝、甘孜、凉山 3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沉醉于山水之间,最后离开峨眉山返回绵阳,全程历时 5 天。
此次出行,我们主要走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沿途海拔在 2000 - 4200 米之间,气温 13 - 26℃,秋风送爽,气候宜人,令人十分惬意。一路上,时而广袤草原,时而高山峡谷,时而森林湖泊,植被丰茂,景色原始而秀美,步步皆景,让我们大饱眼福。沿途有不少知名景区,我们大多未作停留,而是走马观花地欣赏沿途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下面,我将择其部分精华进行介绍。
茂县李子
8 月 20 日临近中午,我们进入茂县境内,不时能看到村镇路边有空地,小贩们在那里摆摊卖李子。
茂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这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和排水性良好,且富含磷、钾等矿物质。同时,该地冬长夏短、春秋相连,雨旱分明,阳光充足,河谷多风,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李子生长。
茂县李栽植历史悠久。据记载,古汶山郡(今茂县)在大禹治水后,蜀山部族便在此种植桑麻桃李。公元前 3460 年,羌族蚕丛氏长子雅鲁接任酋长,也率部族种植桃李。
茂县李果实浑圆、果形端正,果面亮丽,果光泽润,果粉厚匀。其中,青脆李果皮翠绿,红脆李果皮紫红。质地爽口脆嫩,香气浓郁,果肉离核,具有高糖低酸的特点;还含有糖、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钙、磷、铁等成分,营养丰富。
凭借漂亮的外观、甜爽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茂县李成为当地特产,并荣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路边摊位上的茂县李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游客,人们纷纷停车驻足,争相购买。
理县红石河滩
8 月 20 日下午,我们进入理县。
理县属高原气候,有雪山、森林、草甸、海子等多样景致,还有独特的羌族建筑与文化。
下午 2 时许,我们路过毕棚沟景区大门。当时阳光正盛,紫外线很强。儿子曾去过毕棚沟,说景区内多草甸、海子、红石滩等景观,与我们沿途所见相差不大。于是我们决定不进景区,以后找机会再来。
前行不久,我们遇到一条河流,两侧河滩布满了红石。
恰好公路桥头大树下有空地,我们便停车于此,前往河滩观赏红石。
桥附近河道落差大,河水奔腾而下,宛如瀑布。
我和女儿在河此岸,妻子和儿子去了河彼岸。
河水清澈冰凉,我们在河中清洗李子。然后坐在河道中光滑洁净的斗大卵石上,一边慢慢品尝李子,一边静听河水轰鸣,欣赏河谷景致,还随意拍照留念。
我在空地上垒了一个玛尼堆,女儿站在乱石上练起了八段锦。
据资料介绍,理县红石河滩是川西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主要分布在凉台沟和毕棚沟等地。不知我们此时所处之地是否为凉台沟?
河谷里的石头被橘红色苔藓包裹,在阳光下鲜艳夺目,与周围的青山、碧水相互映衬,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红石的红色并非石头本身的颜色,而是因为石头表面生长着一种名为乔利橘色藻的微生物。这种藻类体内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儿子曾取过一块红石回家养着,可没过多久红色就消失了,这也说明绵阳的气候和环境不适宜这种藻类生存。
另外,据说当年红军长征时,有队伍途经凉台沟。如今,当地人称红石滩为“红军沟”,赋予了它独特的历史意义。
小金县沃日镇官寨村
下午 6 时许,我们经省道 S303 来到小金县沃日镇官寨村。官寨村与省道 S303 仅一河之隔。儿子说他在红原支教时多次路过这里,还曾在官寨村露宿。
我们过桥后进入官寨村。
官寨村位于小金县城东部,距县城 18 公里,距四姑娘山景区 35 公里,辖 3 个村民小组,有 600 多村民,是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区。
这里地势险要,南有雄峻险峰,北临陡峭悬崖,西南边不远处是龙灯碉古战场。沃日河自东向西流经官寨村脚下,既为官寨村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又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官寨村历史悠久,是乾隆皇帝征战大小金川的重要古战场。在沃日河对岸,便能看到官寨村依山而建,村中高高耸立着雄伟的古建筑——沃日土司官寨。
沃日土司官寨始建于清代早期,由主楼、经楼、碉楼等组成。2013 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5 年,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中央负责人途径沃日官寨时,受到了土司和各族群众的欢迎。这里也成为“红色之旅”不可错过的重要景点之一。
土司官寨前有上大下小两个广场,广场宽阔,既可供居民和游客跳舞,也可作为游客停车场。此时已近傍晚,我们决定在此露宿,便把车停在广场上。
小广场周边竖立着宣传牌,介绍土司官寨以及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的情况。大广场前分立着两个藏族标志物,这种标志物在藏区很常见,但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官寨正在维修,闭门谢客,我们无法入室内参观,只能在楼外观赏。儿子和维修工人聊天得知,他们竟是绵阳老乡,而且与我们住得不远。在异地与老乡相逢,自然倍感亲切。
广场一角,有官寨村民摆摊卖苹果。
官寨村是小金苹果的主要产地之一。这里海拔高、纬度低、日照强、温差大,出产的苹果品质优良。
近年来,官寨村依托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为游客提供乡村体验和回归自然的空间,拉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带动了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
官寨村有一条贯穿村落的通道,将村子一分为二。这也是一条观景道,直通村外,我们沿着通道徒步游览。
通道有路灯,高高的电杆顶端,横挑着两个一青一粉的硕大的苹果形灯罩。
通道两侧的民居很漂亮,一些大型的农家乐可与星级酒店相媲美。
村头的村民用围墙和房子围成类似四合院的形式(一方为房子,三方是围墙),院坝里种满了苹果树,主要有青苹果和红富士。此时,大多数苹果即将成熟,累累硕果把枝条甚至树身都压弯了,十分诱人。
除了苹果,还有少量的桃、梨、核桃、花红等水果。几株桃树虽不高,但枝条上果实成串,红得鲜艳欲滴。
暮色渐浓,我们从通道返回广场。此时广场上音乐响起,村中妇女和女游客正在欢快地跳舞。官寨村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充满了幸福与祥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