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这座浸润着 “伯乐相马” 文化基因的千年古县,藏着太多值得细品的人文宝藏。今天,跟着小编一起开启这场 “文化寻宝” 之旅吧!
第一站:成武博物馆 | 解锁千年历史的 “时光宝盒”
走进成武博物馆,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时光的大门。展厅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的纹路仿佛还镌刻着古郜国的故事;汉代的陶楼、陶俑生动还原了古人的生活场景,让人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市井烟火;还有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碑刻、瓷器,每一件文物都是沉默的 “讲述者”,静静诉说着成武从西周郜国到现代新城的沧桑变迁。
第二站:成武教育博物馆 | 触摸千年教育的 “文脉传承”
走进教育博物馆,这里藏着成武教育的 “前世今生”。从古代的私塾课本、科举试卷,到近代的学堂教具、老照片,一帧帧、一件件,串联起成武教育的发展轨迹。孩子们可以试着握一握古人的毛笔,翻看泛黄的典籍;大人们则能在 “三冉会文” 的场景复原区驻足,想象春秋时期曾子与冉雍、冉耕、冉求在此论道讲学的盛况,感受 “崇文重教” 的文化基因如何在成武代代相传。
第三站:吕氏民居 | 探秘百年古宅的 “建筑美学”
拐进安静的街巷,一座青砖灰瓦的古宅映入眼帘,这就是吕氏民居。作为成武现存保存较好的清代民居,它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讲究:雕花的木窗、精致的砖雕、规整的院落布局,既有北方建筑的厚重,又藏着江南民居的精巧。抚摸着斑驳的木门,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生活声响 —— 孩童在庭院里嬉闹,长辈在堂屋中议事,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在这里,不仅能欣赏传统建筑之美,更能读懂成武人家的生活智慧与家风传承。
第四站:成武县衙 | 穿越古代政务的 “历史现场”
“一座县衙,半部官制史”。走进复建的成武县衙,威严的大堂、规整的六房、清幽的后院,瞬间让人穿越。其明清式高台基、木构架、九间楼建筑特色鲜明,这里还藏有明清石碑,是触摸成武历史的好去处~
第五站:棂星门 | 打卡成武的 “文化地标”
棂星门,作为成武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这座牌坊式建筑气势恢宏,雕刻精美,“棂星” 象征着文运昌隆,自古以来就是成武人对文化传承的美好期许。站在棂星门下拍照,蓝天为幕,古建为景,随手一拍都是充满文化感的大片。
第六站:大台遗址 | 脚踏 “最早的成武”,对话先民
作为成武境内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这里曾是先民们生活、繁衍的地方。站在遗址之上,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可能藏着千年的秘密 —— 或许是先民们用过的石器,或许是当时的居住遗迹。听着讲解员介绍遗址的发掘故事和考古发现,仿佛能与数千年前的先民 “隔空对话”,感受成武这片土地最早的文明曙光。
第七站:成武科技馆 | 用科技视角 “解读文化”
一天的文化之旅,最后以一场“科技盛宴”收尾!走进科技馆,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奇妙的火花:通过 VR 技术,能 “穿越” 回古郜国,沉浸式体验古代生活;借助互动装置,能亲手 “复原” 文物,了解考古发掘的过程;还有关于成武历史文化的数字展厅,用动画、影像等方式,让厚重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在这里,孩子能一边玩一边学,用科技的视角重新解读成武文化,感受 “老古城” 的 “新活力”。
一日文化游,收获满行囊
从博物馆的文物到教育博物馆的典籍,从吕氏民居的古宅到县衙的历史,从棂星门的地标到大台遗址的文明,最后在科技馆用科技点亮文化 —— 这条 “精彩伯乐行” 文化游路线,把成武的 “过去、现在” 串联成线,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过程中读懂成武的文化基因,在体验中爱上这座古城。
无论是带娃研学、朋友结伴,还是独自探秘,这条路线都能让你满载而归。快收拾好心情,来成武开启这场 “文化寻宝” 之旅吧!
来源:成武文旅
(编辑 左海燕 审核 高文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