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朝阳发布】
近年来,我市以旅游公路建设为纽带,深入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一条条高品质公路串联起山水风光与文化底蕴,让游客体验到“车行一路、景随路展、文化随行”的惬意,更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我市高度重视旅游公路建设,依托本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化石文化、红色文化、山水风光及特色农耕产业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交通规划中同步融入旅游发展理念。同时成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形成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十四五”期间,全市已累计投资建成红山大道、高经线滨河路等一批旅游公路,让一条条高品质公路成为串联美景与文化的“金丝带”。
作为全省唯一县县通高铁的城市,我市交通基础雄厚,全市78个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交旅融合提供了优质资源。当前,我市以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核心,精心打造“红山文化之路”旅游公路,这条全长217公里的公路,串联起沿线各县特色旅游元素,成为兼具文化内涵与景观价值的精品线路。目前工程总体进度已达85%。
在旅游公路建设中,我市坚持精益求精,推广温拌沥青、彩色路面等“四新”技术,对不同路段实施“数据化”管理和精准养护。养护人员精心维护路肩、排水等设施,栽植数万株花草灌木,打造“车在画中行”的生态景观;执法部门运用智能感知系统监控重点路段,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筑牢平安防线。
高质量的交旅融合,已为我市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2024年6月红山大道建成后,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增长超10倍,当年国庆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16.3万人次;2025年1-7月,凌源市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热水汤温泉度假区游客增长80%。沿线产业也随之振兴:建平县红山大道沿线居民收入平均增加1500余元,小平房村获评“辽西第一村”,2024年总产值达5.6亿元;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依托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去年紫砂工艺品、陈醋销售额突破亿元。
如今,“交旅融合”已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连心桥”、共同富裕的“助推器”。未来,我市将继续以“匠心”筑路、以“初心”服务,让更多高品质旅游公路串联起绿水青山与文化瑰宝,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撰稿:吴仕丰
图片:肖景昕 资料图
编辑:李海龙 陈晓杰
制作:韩耀轮 张舟 吴丹妮
校对:赵雨欣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