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30
图文/尚艳娥
黑山南侧沟里石关峡口两侧崖壁均有岩画,北侧的岩画比较高,需要攀爬,找到几处。最有收获的是找到万历年间的"北漠塵清"摩崖石刻。南侧的这幅佛塔岩画位置较低,比较容易发现。
黑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四道股形沟、红柳沟、石关峡口、磨子沟、交河沟口、焦蒿沟内,总150余幅,时代从战国延续到明代。黑山岩画属摩崖浅石刻岩画,刻凿方法主要有磨刻法、敲凿法、线刻法,内容以舞蹈、狩猎、人物、动物、佛塔等为主,尤以反映野生动物的画幅居多,总计达二十余种。黑山岩画是中国北方岩画的典型代表,它作为古代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生活记事画,涉及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宗教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具有较高的艺术及史学研究价值。
石关峡是古代由酒泉西出的要口,扼守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且峡中有红柳沟溪水可供行旅补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汉代最早设置的玉门关就在此处,后西迁,这里改置为玉石障,五代宋初又被重新利用再设玉门关。明嘉靖三十五年在原有旧址基础上修筑城堡。如今仅剩遗址了。这里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交通和文化变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