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融媒 范军
8月29日,“如愿今夕·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在万众瞩目中播出。当绚丽多彩的舞台灯光与宜宾的旖旎风光相互交织,宜宾三江口、李庄古镇、蜀南竹海等地标再次亮相央视。央视在28分钟的时间里,以“汇江向海”的视野,持“融酝和美”的笔触,述“慕义求真”的故事,呈“逐立上游”的志向,将灵动浪漫的宜宾文化魅力与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淋漓尽致地展现于全国观众眼前。
从象征阖家团圆的央视秋晚,到精心打造的“长江之恋·缘定今生”五粮液和美婚典,再到尽显东方浪漫美学的央视七夕晚会,宜宾以其独特的“浪漫”城市气质再度出圈。作为长江上游的起点,金沙江与岷江在此交汇成长江,孕育出宜宾“融酝和美”的城市底色;李庄古镇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坚守文化脉络,沉淀了家国同频的精神内核;蜀南竹海挺拔不屈的自然风貌,勾勒出含蓄坚韧的浪漫意境。当央视七夕晚会的聚光灯投射到这片土地上时,宜宾的浪漫基因与家国情怀实现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深度交融。
回望李庄:烽火中的家国与爱情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80年前,这句来自李庄的承诺,宛如一盏明灯,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学子的希望灯塔。今年,央视七夕晚会节目组特意将镜头聚焦李庄,深入探寻烽火岁月中的文化坚守与“同大迁川”背后的抗战记忆,同时揭开了三对学者伉俪在战火中铸就的动人爱情故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巧合的是,前一日正是七夕。梁思成、林徽因、吴孟超、吴佩煜、逯钦立、罗筱蕖,他们既是生命中的知己,又是理想中的同行者,携手走过烽火硝烟。
晚会中呈现的短片《文化抗战·烽火七夕》由串讲人白宇帆以穿越古今的视角娓娓道来,开篇讲述了李庄人民为战乱中流离的大师学者腾出“九宫十八庙”的故事,那段不平凡的岁月徐徐展开。
在李庄,梁思成与林徽因这对建筑学界的传奇伉俪及子女度过了艰难却又意义非凡的岁月。病榻上的林徽因研读文献、坚持工作,梁思成在此完成了《中国建筑史》这一里程碑著作。晚会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梁林夫妇在李庄的生活片段细腻呈现:梁思成细心地为病中的林徽因熬药,两人在书桌前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眼中满是对彼此的理解与支持,那份相濡以沫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观众。
彼时,未来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和他的妻子吴佩煜,还是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年轻学生。1943年,两人双双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成为同班同学。李庄是他们爱情与事业的共同起点,他们的爱情轨迹与救国救民的职业信仰同频共振。晚会详细讲述了吴孟超在吴佩煜的鼓励下“弃工从医”的抉择过程,以及他们在李庄一起度过的青涩而美好的时光。观众仿佛能看到两位年轻学子在校园中并肩漫步、相互鼓励的身影,深刻感受到他们为理想共同奋斗的坚定决心。
时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的逯钦立,才华横溢,因学术往来结识了本地乡绅罗南陔之女罗筱蕖。他以一篇《〈洛神赋〉十三注》为“聘”,一纸文章,定下百年之好,成就了一段学界佳话。晚会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重现了逯钦立与罗筱蕖在藏书阁中探讨学术、互生爱慕的场景。他们专注的神情、充满智慧的对话,让观众领略到那个时代文人爱情的独特魅力。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并肩执笔,吴孟超与吴佩煜的术心相契,逯钦立与罗筱蕖的文墨为聘——三对学者伉俪的烽火爱情故事,共同诠释了在国家命运的宏大背景下,浪漫的至高境界:它生于危时,成于志合,最终沉淀为一种与理想、家国紧密相连的磅礴力量。
“爱情是这部作品的情感棱镜,但三段故事折射出的是抗战时期坚持文化抗战的学术大家们如何在战乱中坚守学术、守护文脉,坚信‘文化不亡则中国不亡’的信念。故事承载着战乱中的人性温度、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以及个体与时代的共生关系。战火中的牵手、困境中的相视、理想前的同行,都是人性在绝境中最温暖的闪光。80年后的今天,这种精神共鸣依然能触动当代观众的心灵。”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岁月里的花》导演韩冠宇告诉记者。
三对伉俪的爱情故事虽各有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底色: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以理想为帆,以坚守为桨,在烽火中书写了“生于危时,成于志合”的浪漫篇章。李庄的浪漫,是家国情怀下的深情,是理想信念中的相守,它让中国式浪漫有了更厚重的精神内涵。
解码基因:山水酿就的浪漫地标
正是这片承载过如此厚重情感的土地,连山水风物都似被时光浸润,酝酿出独属于宜宾的浪漫气息。
“万里长江第一城”,是宜宾最显著的城市名片。金沙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岷江自川西平原蜿蜒而来,两条江河在宜宾三江口交汇融合,最终形成波澜壮阔的长江,向着东海奔涌而去。这一独特的地理景观,不仅奠定了宜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地位,更孕育出“融酝和美”的浪漫基因。
在央视七夕晚会的镜头里,三江口的夜景美得令人陶醉:夜幕降临,灯光勾勒出江河交汇的轮廓,游船缓缓划过水面,倒影在江水中摇曳生姿,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金沙江与岷江的汇合,是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浪漫的生动隐喻——最好的相遇,是历经风雨后,依然选择并肩前行。
如果说三江口的浪漫热烈而直白,那么蜀南竹海的浪漫则清新而高雅。作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蜀南竹海拥有7万余亩楠竹。登高远眺,翠绿的竹林层层叠叠,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晚会特意在此取景,镜头穿过竹林小径,掠过竹筏泛舟的恋人,将这片秘境的浪漫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竹海深处,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竹叶沙沙的低语与鸟鸣虫叫的和谐共鸣。这里的浪漫,不似玫瑰般浓烈,却如竹子般坚韧、含蓄,自带东方美学的滤镜。在武术融合秀《竹·少女赋》中,演员们身着飘逸的古装,在竹林间辗转腾挪,招式刚柔并济,与周围的竹林景观完美融合。竹影在他们身上流淌,仿佛将水墨意境具象化,充分展现出蜀南竹海独有的灵动与高雅,传递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青春力量。竹海为证,七夕不只情话,更展现出新时代女性如何把日子过成“坚韧”的模样,让观众沉浸在这如梦如幻的浪漫氛围中。
在宜宾,浪漫地标从来不是孤立的景点,而是一整个可感知、可沉浸的浪漫生态系统。山、水、竹、酒等共同勾勒出宜宾浪漫基因的独特底色。
遇见当下:文旅融合下的都市浪漫
当历史的硝烟渐渐散去,李庄的烽火记忆、三江口的地理景观、蜀南竹海的自然之美,正通过文旅融合的创新方式,转化为宜宾浪漫经济的新动力。近年来,宜宾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婚恋文旅新业态,让浪漫从“历史记忆”走进“当代生活”,从“自然景观”变为“可体验的幸福”。
遇见当下,宜宾的浪漫早已突破时空界限,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生长出充满烟火气与潮流感的都市新韵,让每一处角落都成为浪漫的发生地。
从央视秋晚到央视七夕晚会,从“长江之恋”婚典到发布浪漫旅游线路,宜宾的浪漫不仅源自山水风物的馈赠,更是家国情怀的传承——李庄的胸怀教会我们“以爱相守,以国为家”,竹海的挺拔告诉我们“坚韧不屈,方能长久”,三江的融合启示我们“包容共生,方得圆满”。在这里,浪漫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宜宾的浪漫,是融入宜宾人日常的“市井浪漫”。在长江公园的亲水步道上,总能看见这样的场景:下班后的情侣并肩沿着江边散步,吹吹晚风;周末的午后,父母带着孩子在草地上嬉戏,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惬意;或是三五好友骑着自行车,沿着江边绿道前行,一片欢声笑语。
宜宾的浪漫,还藏在新兴的打卡地中。冠英古街被改造为集非遗、美食、文创、夜经济于一体的潮流生活地标,年轻人在这里约会、打卡,历史街区焕发出新的浪漫活力。当夜色漫开时,三江口与李庄月亮田用灯光勾勒岸线,游船缓缓驶过水面,江河倒映柔和光影,这是为城市浪漫量身定制的“高光时刻”。乘坐翠屏山索道,缆车缓缓穿梭于山间,层峦叠嶂的翠屏山美景扑面而来,与爱人一同揽山水入怀,享受穿越城市森林的浪漫。
正如节目最后大家清脆唱着的歌曲:“这盛世每一天,山河无恙,烟火寻常。”
来源:宜宾融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