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邢振宇 牟静萍 实习生 袁垚鑫 葛同同
金秋时节,泉清景美,处处诗情画意。家住赵家新苑的朱诚兰日前有了新发现: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变”了,不仅上山栈道焕然一新,而且环境整洁绿植多了,还增加了一些红色景观……这些变化让她由衷感叹:“在这里,我们可以缅怀先烈,感受历史的厚重;同时,也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如今的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一处既庄严肃穆又充满休闲气息的场所。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历时一年的烈士山整体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此次提升工程全方位优化陵园环境,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祭奠英烈、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红色文化“地标”旧貌焕新颜
8月27日,在陵园遛弯的市民郑先生对记者说,因为烈士山周边缺少休闲健身公园,附近居民都会来陵园散步遛弯,尤其是改造后来的人更多了。
“陵园建于1955年,改造前基础设施有些老化,这次改造太及时,也太有必要了。如今陵园真是大变样,栈道两侧新增了绿植修葺了花坛,专门整修了健身步栈道,新铺的路面平平整整,大家对改造非常满意。”家住济南炼油厂的王斌常年在陵园休闲健身。
他告诉记者,陵园只有五六个人,也没有专业的保洁公司,在改造过程中他们非常辛苦,今年天气异常炎热,杂草中蚊子又多,有时除草满脸被咬的都是红疙瘩,“我跟他们开玩笑说,‘长了一脸青春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历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2024年启动烈士山整体环境提升改造等系列项目施工建设。同时明确陵园保护范围,划定历城革命烈士陵园保护范围148.27亩。
历城革命烈士陵园相关负责人安学兵介绍,去年3月,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全面启动改造提升工程,不仅新建了808座烈士墓,而且对原有992座烈士墓进行了全方位改造,还对原有的历城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展陈进行了更新。
走进历城革命烈士陵园,记者发现,平坦开阔的道路蜿蜒其间,各类花木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宁静与庄重。同时还对监控安防消防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为陵园的安全保障加装了一层坚固的“铠甲”,确保这片承载着英魂与历史记忆的圣地能够得到全方位守护,让烈士得以更好地安息。
烈士陵园“变身”红色文化公园
“看到这些主题浮雕和武器装备,太有冲击力了,感觉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市民张先生站在武器装备陈列广场前感慨地说,“之前只在视频里见过这些‘大家伙’,现在能近距离看实物,走一路学一路,真是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故事。”
战争年代,5000多名历城籍英烈血洒疆场,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三次到历城视察,“幸福柳”留下伟人足迹;和平时期,历城港沟街道神武村村民刘延宝祖孙四代人悉心守护烈士墓园,书写了一段传承红色基因、忠义守信的感人故事……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历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了深入思考。
红色文化研学区、革命历史追忆区、康体健身休闲区……在此次改造提升过程中,历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立足区域资源现状,深度挖掘地区红色底蕴,以历城革命烈士纪念馆为核心,巧妙设置了多个小而精的红色文化景观,让市民在漫步园区时,能够随时随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仿佛置身于一座“行走的红色课堂”。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陵园争取了59式130毫米加农炮、T-62中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等武器装备。
记者发现,在陵园牌坊两侧建设了“红船精神”和“八一南昌起义”主题浮雕纪念墙,在志愿服务站北墙新增了“济南第一团”巨幅雕塑,地面搭配“不忘初心”雕塑等红色文化景观。新打造的红色文化景观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沉浸式感受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弘扬革命精神,培育民族情怀。
红色精神代代传,一年接待10万人
“改造后的陵园环境更加优美,红色文化氛围更浓厚,周末带着孩子来这里,既能休闲散步,又能让孩子接受红色教育,非常有意义。”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说道。
3月27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四有好少年”祭奠活动;4月2日,“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联建合力”主题党日活动;6月12日,“英魂映初心誓言铸忠诚——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时下,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历城区乃至济南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窗口。每逢节假日,众多市民、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纷纷前来,或祭奠英烈,或参观学习,在缅怀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前两年,历城革命烈士陵园为驻济部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院校和社会团体开展各类缅怀英烈的主题活动,年接待参观、祭扫群众5万余人次。而今年预计年接待人次能突破10万。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革命烈士纪念馆服务中心主任武继海表示,陵园将以此次改造提升为契机,进一步拓展烈士陵园国防教育内涵,致力将烈士陵园打造成功能齐全、场地宽敞、环境优美的综合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开展烈士公祭活动,培养公民爱国精神、家国情怀提供重要场所,在全社会营造缅怀英烈、崇尚英烈、学习英烈的浓厚氛围。
烈士陵园内一个个为国献身的名字、一例例英勇的事迹,如画卷般在墙壁上徐徐展开,红色传承,生生不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