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褶皱里,总有一粒沙尘藏着星河。兰州市博物馆明肃王妃的金丝观音簪,以0.1毫米金丝织就虔诚祈愿;500岁狮子香薰吞吐着明代贵族的雅趣,4000年前陶制“摇滚乐器”藏着史前先民的生命律动。甘肃简牍博物馆里,两千年前的出关简以49字写尽“句句不提爱”的深情,戍卒家书里赊欠布裤的窘迫堪比古人“朋友圈”,而标注山川驿道的木简竟似汉代“GPS”……
文物中有国之重器,也有烟火人间。跟随镜头,触摸历史褶皱里跳动的温度,每一次凝视都是与五千年文明的深情对望。
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所
1937年深秋
兰州南滩街54号的青砖小院
挂起“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的木牌
这座兼具兰州传统民居特色
与革命历史价值的院落
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支点

1938年2月13日
办事处迁至爱国商人王先生
无偿提供的孝友街四合院
谢觉哉、彭加伦等在此开展
“推动上层、发动中层、深入下层”的统战工作
从“彭公馆”秘密营救西路军将士

到孝友街32号转运国际援华物资
两处旧址见证了
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智慧斗争
木门记得所有春天
2003年李文生老人
给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捐赠了一件特殊的礼物
——被子弹打穿的木门
成为记载着日军轰炸兰州的历史见证

1937年至1941年
兰州遭受了36次空袭
日军1081架次轰炸机
在兰州上空投下4090枚炸弹
将这座西北古城撕得遍体鳞伤
木门见证着日本侵略军轰炸兰州的罪行
也讲述着兰州人民、中国空军驻兰部队
和苏联志愿航空队一起奋起反击的英雄篇章
谢觉哉皮箱里的烽火岁月
1937年7月29日
“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
手提一只皮箱
怀着改变甘肃命运、
改变中国命运的希望与决心
并以中共中央驻甘代表的身份来到兰州

这里面装着谢觉哉以中共中央驻甘代表身份开展统战工作的全部“家当”
与国民党人士的接触记录、机密文件和工作日记
1980年,经王定国捐赠
这件辗转延安至北京的“移动档案室”终以国家一级文物身份
永驻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一张铁床承载的革命记忆
1938年2月
党中央派精通俄语的伍修权
来兰接替了彭加伦同志的工作
担任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第二任处长
因为伍修权同志是湖北武昌人
不习惯居住西北的土炕
细心的办事处工作人员
就把当时兰州福陇医院病人用的铁床搬来

由于房间地方狭小
就把这张铁床摆在了炕上
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原状
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里的温情故事
(来源:观澜新闻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