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花江峡谷贞丰岸,抬头望去,一座钢铁巨龙正横跨在625米深的峡谷之上——这便是即将揭开面纱的花江峡谷大桥。
花江峡谷大桥依托其所在的三叠纪地质遗迹资源,以“桥遇三叠纪,云渡古海洋”为主题,构建集“桥梁观光、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此外,大桥及周边50平方公里区域被纳入统一规划,通过“桥上吸引游客、桥下带动产业”的思路,打造世界级桥旅融合示范区。
一场关于“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践,正在这里悄然改写贵州西部的旅游格局。
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项目正在建设中,与大桥遥相呼应。(图/李允凤)
四大举措推动桥旅融合发展
桥旅融合,绝非“在桥上加个观光台”那么简单。
如何让“超级工程”与“旅游体验”和谐共生,推动贵州“桥旅融合”进一步发展?花江峡谷大桥的答案,藏在“标准引领、规划先行、设计前置、全周期运营”的举措里。
为引领和指导贵州桥梁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联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印发《贵州省桥旅融合项目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试行)》标准,建立桥旅融合项目设计原则和建设标准,引导桥旅融合新兴业态健康发展。
同时,为充分利用贵州世界级大桥的知名度,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属地政府共同编制桥旅融合发展规划,比如花江峡谷大桥就编制了《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旅游区总体规划》。不同于以往“建桥只看桥”的思路,花江峡谷大桥将周边50余平方公里纳入旅游区总体规划,提出“桥上做吸引力,桥下做生产力”的布局。
同时,设计前置,给未来留足空间。在大桥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后期桥旅融合的需求,从结构上进行了计算,预留了旅游设施的预埋件,为桥旅融合发展预留充分条件。
最后,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推进“桥梁+产业”融合发展,早在大桥开工之初就开始编制《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中心景区经营规划》《花江峡谷大桥酷玩空中公园策划方案》《招商引资项目资产包策划》和《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项目品牌战略》4个顶层方案,使大桥及服务区的定位、业态更加合理。
花江峡谷大桥全貌。(图/刘朝富)
多重业态带来多元体验革命
当“高空蹦极”“滑翔伞跳”“空中荡绳”这些关键词出现在花江峡谷大桥的业态清单上时,很多人猜测,这会不会只是年轻人的“酷玩乐园”?但深入了解后会发现,这座大桥的旅游设计,藏着对不同群体的细腻考量。
云渡服务区、桥体观光区和大桥锚碇区三处旅游资源。通车之日纳入同步运营的有8大旅游业态。从亲子家庭到情侣,从文化爱好者到研学团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打开方式”。
对追求刺激的年轻人来说,这里是“高空冒险天堂”。酷玩空中公园里,高空无绳蹦极将让游客体验“纵身跃入峡谷”的失重感,低空滑翔伞则能让人以“飞鸟视角”俯瞰花江峡谷的喀斯特地貌;而高空竞速跑道,更是为极限运动爱好者打造的“高空竞速跑道”。
对偏爱休闲的游客来说,这里是“云端慢生活空间”。桥廊玻璃观光大厅里,625米的高空视野能将峡谷全景尽收眼底——在这里,你可以在“高桥邮局”寄一张盖着专属邮戳的明信片,甚至可以在“高桥民政婚姻登记点”,与爱人许下“跨越峡谷”的誓言。而桥塔顶部的“云端咖啡厅”,点一杯拿铁,伴着峡谷的风声享受下午茶,成为不少人期待的“浪漫打卡项”。
对亲子家庭来说,观光酒店、无边泳池,以及根据“山区第一跨”主桥跨径1420米而打造的“一世爱你”,因贞丰“中国金县”之称而打造的“情比金坚”等都能成为亲子游玩打卡的项目。对研学团队来说,这里是“自然与工程课堂”。桥梁结构壮观,充满力学之美,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不仅仅能成为一道独特而又充满震撼力的美丽风景线,更能生动展现中国基建智慧和大国工匠魅力。
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图/李允凤)
从“通”到“游”不只是花江峡谷
在贵州,“桥”从来都不只是“路的延伸”。从坝陵河大桥、北盘江大桥到平塘特大桥等,这些世界级桥梁早已成为贵州的“空中名片”。但花江峡谷大桥的诞生,却标志着贵州桥旅融合从“远观打卡”到“深度体验”的关键一跃——这背后,是三重战略需求的必然叠加。
交通强国的“贵州实践” 早有蓝图。花江峡谷大桥从设计之初便跳出“交通工程”的单一属性,瞄准“交通+旅游”的新业态。观光电梯、高空玻璃观光大厅,这些“非常规”设计,正是贵州将交通基础设施从“通”向“游”升级的鲜活注脚。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新名片” 更需硬核支撑。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成就“山区第一跨”,625米的桥梁高度,问鼎“世界第一高”,可谓“横竖”都是世界第一。其唯一性、震撼性是贵州递给世界的又一张重量级旅游名片。
区域协调发展的“纽带作用” 则让这座桥承载着更多期待。
“大桥通车后,桥的两岸通行时间将从两个小时缩短到两分钟。”贵州交投产业集团桥旅融合专班工作人员张翔宇介绍,这就大大地减少了游客的出行时间。同时,对景区联动上也有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游客能把更多时间花在玩上。”
这座正在创造世界纪录的超级大桥,将以桥这一“超级IP”加上度假、体育、研学、乡村四大产业,联动区域经济,盘活乡村生态资产。
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布依桥缘居民宿里,林国权深有感触,他将曾经荒废的老屋院落改成了民宿,从最初的9间房扩展到26间,现在依旧一房难求。林国权畅想着,大桥开通后,客人躺在泳池里就能看到大桥,坐在院里欣赏水幕灯光秀。“依托桥的流量,我要把民宿做得越来越好。”
从“交通枢纽”到“世界桥旅目的地”,花江峡谷大桥的蜕变,不仅是一座桥的升级,更是贵州“桥旅融合”发展思路的一次深化——它证明,重大交通工程不仅能“打通脉络”,更能“激活资源”;不仅能“带动经济”,更能“连接民心”。
正如花江峡谷的风声,跨越亿年;而这座大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祝庆庆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