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成
天气炎热,跟随后辈被旅游,来到大邑县两河口,两边红砖楼夹道,一看就感觉是我70年代住过的厂区宿舍。
穿出夹缝,便行进在山沟中。落下车窗,清新凉风扑面;路边水声哗哗,清溪怪石林立,溪水顺势而下。
就在溪流边,一家“舍予山居”的农家乐,便是此行之终点。从成都出发,已走了80多公里。
到过大邑,无非是刘氏庄院、新场古镇、建川博物馆,从未进入山区。
略做功课,才晓得这一带是大邑县雾山乡;但环顾四周都是山峰,不晓得哪一座叫雾山;估计这周围的山都叫雾山。
有资料说雾中山,原名大光明山,别名天诚山、雾山。方圆数十里,号称72峰,主峰海拔1638米;因常年云遮雾绕,故称雾中山。大邑古八景之一。
农家乐住宿靠山,休闲临溪。
坐在溪边,清茶瓜果,瓜子花生,天南地北、东拉西扯,哗哗水声,习习凉风,巴适得很!
娃儿些下溪玩水,捞鱼搬蟹,“免费”漂流,兴致勃勃。
这漂流,娃儿自带的吹气鸟龟,一趟接一趟地漂,不亦乐乎;当然,得有大人在下游接应。
突然山雨袭来,大人娃儿跟斗扑爬上岸。不一会,清亮的溪水变得黄浊,雨却嗄然而止。
午饭柴火鸡、锅边馍,整得呼儿嘿呦。
沿溪边游玩,一路观景捉蝉;老乡养蜂喂鸡,城头娃儿难得一见。
前方道路水淹,却是溪流横穿,车辆水上飘过,游客玩水更欢。
晚飯山珍炖土鸡,外加烧烤,靠实整不动啰!
夜幕降临,全体出动,消飽胀、观萤火。无奈雨后不久,荧火虫懒得露面,依稀看到几个飞舞的亮点。好在天高云淡,星斗满天,城里头是见不到的。
住宿的房间,铺笼罩被,看着倒还干净;唯山沟潮湿,摸到被子有点润。好在有空调和电热毯,午后进屋就把电热毯开起;晚上睡觉时就干爽了。
前面说到路边的红砖房,一打听,原来这里曾有个军工科研机构,是三线建设时期(1965年~1988年)从哈尔滨搬迁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820部队6569工程”,1970年开建,后发展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职工及家属达5000余人,配套有医院、学校、电影院等设施,形成封闭式科研社区。
1988年整体搬迁至成都双流,现旧址经改造成为大邑县三线记忆展览馆,保留部分原厂房、宿舍等建筑,融合文旅与红色教育基地。
还有部分地盘修建成商品房,依山靠水,空气清新,成了城里人康养胜地。
城头酷热那两天,跑到雾山来躲三暑,可以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