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六项举措
推动“非遗进景区”
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鄂尔多斯市聚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积极落实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进景区工作部署,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六点发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活态传承场景,为景区融入文化内涵,深化游客体验价值,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体验双项赋能。
依托非遗项目开发旅游演艺产品
国家级非遗项目鄂尔多斯婚礼是鄂尔多斯市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为充分发挥项目优势,鄂尔多斯市围绕该项目展开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以鄂尔多斯婚礼为题材,创排非遗情景剧《鄂尔多斯婚礼》,在响沙湾、鄂尔多斯草原等旅游景区驻场演出。该剧融合展示了鄂尔多斯服饰、鄂尔多斯头饰、鄂尔多斯传统音乐和舞蹈等非遗元素,深受广大游客欢迎。
依托非遗项目打造高A级旅游景区
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乌审走马竞技”为依托,在乌审旗打造了4A级旅游景区乌审走马文化旅游度假区,完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搭场景、立“招牌”、抓“落户”等工作。景区常年举办乌审走马竞技比赛,为全区和周边省市的走马运动爱好者搭建了比拼技艺、增进交流的舞台。同时推出骑马运动教学、马文化展示、走马互动体验等项目,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解、体验乌审走马文化的重要平台,实现了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2025年7月,举办了“来乌审·看走马”世界马日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马术爱好者参与,充分展示了深厚的马文化底蕴与蓬勃发展的马产业成果。
将非遗项目融入旅游景区
在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景区,以草原风光和蒙古包为场景,打造了诈马宴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草原美食文化,体验完整的民俗礼仪,欣赏民族音乐、舞蹈。在黄河大峡谷旅游景区,以黄河岸边的山峁、窑洞为场景,打造了骡驮轿婚俗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骡驮轿婚俗时,感受黄河两岸、长城沿线汉民族历史、文化、风情、礼仪。
积极打造非遗进景区品牌活动
充分利用康镇草原丝路文化主题景区城市核心区优势和古建风格场景优势,从2024年起,成功打造了“康镇非遗过大年”品牌,邀请鄂尔多斯本地及其他省市的代表性非遗项目齐聚康镇,营造了“非遗”过大年的热闹场面,彰显了非遗版中国年的文化魅力,成为鄂尔多斯周边地区广大群众春节假期旅游的重要打卡地。
认真组织非遗进景区宣传活动
在文化遗产日、“5·19中国旅游日”等主题宣传日、各类文化节日、旅游旺季期间,组织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漫瀚调、皮雕、布艺等项目走进康巴什旅游区、黄河大峡谷、鄂尔多斯草原、苏泊罕草原等重点景区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引导游客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感受非遗,进一步提高了鄂尔多斯市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完善景区周边文旅产业生态
在伊金霍洛旗苏泊罕大草原旅游景区周边打造了自治区级非遗特色村镇——苏布尔嘎非遗嘎查。嘎查现有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31项,涵盖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民俗、传统音乐等领域,空壳饼、酸奶酒、沙葱包子等传承美食类项目深受欢迎。打造了自治区四星级农(牧)家乐6家、鄂尔多斯市旅游典型示范户4户。建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非遗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常年开展研学游。打造非遗保护发展传承场景,建成查干锡力民俗传习基地,该基地可体验多种非遗项目。与苏泊罕大草原旅游景区形成项目互补和良性互动,拉动了当地文旅消费,实现了村民就地就业增收,丰富了旅游景区周边的经营业态和文化内涵,提升了游客满意度,实现了非遗项目的区域性整体保护。
今后,鄂尔多斯市将持续挖掘非遗资源,积极构建生机勃勃的非遗创新生态,推动非遗活化利用和非遗进景区工作,在北疆文化建设进程中,努力创造“非遗+”、“+非遗”工作新经验和新亮点。
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