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小车从城东进入建水,经过一个有着“文献名邦”的字样巨型石牌坊,石牌坊下,有一座门面也是牌坊式的一层黄色坡顶建筑,古色古香的“临安站”三字格外醒目。我们在建水的第二天旅程就从这小小的火车站开始的,这是一次让时光倒流的旅程。
一早来到临安站,它仿佛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朝阳中。售票大厅的旧模样,仿佛让人穿越回了那个蒸汽机车时代,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排队买票的嘈杂声。广场上,寸轨机车和美国蒸汽机车静静停放着,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人的旅程与故事。
临安站是中国首条由民间资本自主筹资修建的民营铁路“个碧临屏铁路”的重要站点,这条铁路始于云南蒙自碧色寨,途经个旧、临安(建水),终点站为石屏,全长177公里,采用独特的寸轨铺设,轨距仅为60厘米。自1915年开工至1936年火车驶入使用,历经21载岁月。据说,修建这条铁路的滇南富商们,是为了与法国修建的米轨铁路滇越铁路争夺路权,也就是争夺个旧的矿产权。因此,这条铁路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见证了沿线无数家族的荣辱兴衰,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
1970年碧色寨至石屏段改为米轨,与滇越铁路融为一体,鸡街至个旧段保留寸轨至1991年停运。2015年5月建水东至团山段改造为旅游专线,开行融合中法艺术风格的观光小火车,串联双龙桥、乡会站、乡会桥、团山古村等景点,全程13公里。没想到的是,这趟坐米轨看古迹的线路异常火爆,我们愣是没有买到车票,无奈只能让“阿斌”先开小车浏览沿途的这些古迹,然后中午过来坐从临安直达团山的观光车,过把瘾。
真的没想到,这些都是网红打卡点的景点竟然全部是在滇南的乡野之中的。第一站是火爆的“双龙桥”,在建水城西5公里的泸江河与塌冲河交汇处,横卧着的一座“十七孔桥”。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年间扩建的古桥,因两河蜿蜒如“双龙”而得名,是云南古桥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远观双龙桥,如长虹卧波,十七个桥孔倒映在水中,形成“十七轮圆月”的奇景。桥中央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中间主楼三层,高20米,左右两座二层,与桥身融为一体。站在桥上最高处远眺,桥下河水荡漾,两岸稻田青绿,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
也就十来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田野中一座已斑斑点点的黄色建筑,这儿竟然是一座火车站:乡会桥车站。据说这是个碧石铁路上最有特点的车站。建于1932年,建成时有办公楼、候车楼、站台、货场。乡会桥车站的站房,是中法建筑特点相结合的单檐现代建筑,完美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价值。现在这里是个咖啡屋,我很有点纳闷,这儿几乎没客人啊?!阿斌告诉我,不急,等小火车在这儿停留,这儿将一席难求。
乡会站不远处的泸江河上,还有一座古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乡会桥。此桥为三孔石拱风雨廊桥,主桥长30米,桥面宽7米,是建水现存唯一完整覆盖楼阁的桥梁建筑。桥面建有"文星阁"主次楼阁,兼具遮风避雨与文人集会功能,桥畔曾设书院培养科举应试学子。而在乡会桥的一墙之隔,还有一座宏大的传统民居:乡会镇公所。这座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67平方米,为四合二进院二天井土木结构二层建筑,现存大门、前院、后院、四厢四躲共计54间房,前后院皆为走马转角楼,互相联通。我们经过建筑的大门时,十几位骑着自行车的驴友坐在台界上聊得不亦乐乎。
也就十来分钟,到达此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团山村。这组古民居群落就在建水西郊13公里处,有“活着的古村”的美誉。这座张姓家族聚居的村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地形如团”而得名,2005年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是“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古民居群”。
走进团山村,首先看到的是村口的“张家花园”,其实并非花园,而是张氏家族的宗祠。宗祠为三进院落,门楼上的砖雕“百鸟朝凤”精美绝伦,正殿供奉着张氏祖先的牌位,两侧的厢房展示着张家的家谱和族规。穿过宗祠,便是青石板铺就的村道,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古民居:青瓦白墙,飞檐翘角,门楼上的斗拱、雀替雕刻着“福”“寿”“喜”字,窗棂上的“冰裂纹”“回纹”简洁大方。
团山民居的精华在“将军第”和“秀才府”。将军第是清末抗法名将张耀的故居,三进四合院,门楼悬挂着“将军第”匾额,院内的石雕、木雕尤为精美:柱础上的“狮子滚绣球”活灵活现,屏风上的“三国故事”人物栩栩如生。秀才府则是张氏家族文人居住的地方,院落小巧玲珑,书房内的书架、笔架仍保留着原貌,墙上的字画虽已泛黄,却仍透着书香气息。
如今,团山村的村民仍在此居住,老人们在门口晒太阳,孩童在巷道里追逐,偶尔有游客路过,村民会热情地招呼“进来坐坐”,古村的烟火气,在这里从未间断。不过,我问一位穿着黑色衣服,做小吃生意的大姐:“你们都是张后人吗?”她说:“不是的,我知道的过去的张家人,现在有两家还住在这儿,其它的我不知道了。”
就这样开开,走走,看看,到差不多中午时分,我们又回到“临安站”,这次终于坐上了“状元号”米轨火车,只是这火车从临安到团山,只在车上观光,中途不停留的。我们又在车上花了一个小时,让倒流了一个上午的时光又倒流了一次。要的是坐在这古老的小火车上的感觉,而不是观光了。
朱仕农 文/摄(2025年9月5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