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疆,此前我只是从地图上得知,偶尔在电视上观看过,只知道这块祖国西部的土地幅员辽阔,与多国接壤。只知道这里是少数民族,有着许多奇闻美景,并没有想到今年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新疆游。退休后不久,大约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爸,‘五一’期间带您去新疆看看?这可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想想内地我还有许多地方没去,退休之前我时间有限,经常请假也不是个办法,不好跑远。我知道儿子经常在外,而且性格是说一不二,他知道我喜欢旅游,也是以此表达孝心吧,故我不争辩,也就点头应承了。
4月27号,还是暮春时节,我穿了春秋衫,一大早跟儿子登上了去新疆喀什的飞机,此刻才知道上海有直飞祖国最西部的城市喀什的航班。经过六个多小时的不断飞行,大约中午1点多才抵达喀什,后来得知,一上午我们飞行了4200多公里的路程,这比起上海到东京的距离1800多公里还多2400多公里,也就是说,这距离比我从上海飞东京一个来回还多600余公里!这也是我有生以来坐飞机最长路程的行程。
喀什市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新疆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其名“喀什”为“喀什噶尔”的简称,源自突厥语“玉石”和古伊朗语“石\山”的组合。进得古城,满大街穿着民族服饰的居民映入眼帘,儿子说,那些就是维吾尔族的本地人;还有墙上的维吾尔文,如果不是配有汉字,我是一个也不认识的。老早听说新疆极不安全,我内心忐忑起来,问儿子安全有没有保障,儿子笑着说:“没问题哟,现在管理紧,等一下你就会看见特警在大街上巡逻的,再说,国家强大了,再也没有那些所谓的“恐怖分子”出来捣乱了……”得到了儿子的安慰,我心情平实多了,胆子也大了起来。
把行旅放在下榻的宾馆后,看看时间还早,儿子说:走,我带你去游香妃园!
一路上,儿子说,这香妃园是喀什古城一处有名的旅游景点,因了香妃而出名。那香妃,其实就是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香妃。是个传说的人物形象。据资料介绍:喀什香妃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的浩罕乡艾孜热特村,离市区约5公里。香妃园占地面积300余亩,以“香妃”文化为主题,融合历史、民俗与爱情传说,景观含香妃家族墓、民俗表演及特色建筑群。文化主题围绕香妃的故里、故居、故人三方面展开,讲述其从出生到入宫的传奇人生。我们首先进得香妃家族墓,这是全疆最大穹顶式伊斯兰建筑,墓室镶嵌深绿色琉璃砖,300余年不褪色、富丽堂皇。
香妃原型为清乾隆皇帝的容妃和卓氏(1734——1788),新疆回部贵族之女,1760年以27岁年龄入宫,经贵人、容嫔至容妃。作为清朝唯一一位维吾尔族妃嫔,她历经乾隆三十年特殊优待,葬于清东陵裕陵妃园寝,其真实样貌经复原呈现异域特征的高鼻深目面貌。在电视剧《新还珠格格》里,含香是一个传奇式的角色,她天生从小到大身上就有一股百花香味,能将数千蝴蝶吸引过来,她在蝴蝶里跳舞美若天仙。其实她是佩戴了沙棘花香囊,出土衣物里人们发现了残留香包,检测出了沙棘花粉残留。沙棘原产高原,对身体血脂有调理作用,这是闲话。
离开香妃园,一看手机,已是下午5点多了。我对儿子说,现在已经是傍晚,还是回宾馆吃饭休息吧?儿子笑着回复我:还早着呢!对于新疆人来说,这才是半下午。我不是十分理解,抬头看看天,太阳正悬在头顶,忙绿的人们正在各自忙绿着。儿子说:南疆太阳要等晚上10点左右才下山,与上海时差接近4小时。我说,还是到喀什大街上逛逛吧。就这么逛着,大街上到处都是穿着民族服饰的男男女女,大街上时不时音乐响起,“戏班子”随处可见,犹如我们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期间,随处歌舞。逛累了,我们终于回到宾馆。
第二天早上七点五十,天才麻麻亮, 喀什是我国最“怪”的一座城市,是我国最西的一座城市,与北京相差四十多个经度,和北京时差近四个小时,也就是说我国东部夜里八点多时,喀什市才下午五点多,太阳还没有落山呢。譬如眼下,俺们家乡接近早晨八点,人们都到单位开始上班了,这儿才刚露晨曦,勤快一点点人儿准备起床………
28号,按照行程计划,我们开始向祖国最西南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进发。我们行走在帕米尔高原上,来到一个雪山湖畔,观看湛蓝湛蓝蓝的像眼睛那么纯的湖水,骑上了当地牦牛拍照,十分过瘾。不一会儿,车子来到了喀什阿克陶县克拉库勒景点。这里,蓝天、白云、游人如织,面对连绵的帕米尔高原雪山 大家纷纷打卡并举起了相机。这里海拔4000多米 气温急剧下降 有些游客正在吸氧 有的游客穿上了棉衣……我也吸氧 穿上棉袄………。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鲜……”这天下午十五点左右,在帕米尔高原《冰山上的来客》拍摄地,新疆的西部边陲塔什库尔干县帕米尔旅游景区,游客们正兴致勃勃地欣赏着由当地塔吉克族演员排练的民族歌舞。身穿特色民族服装的塔吉克少女和小伙子或歌唱或舞蹈 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兴致勃勃。在互动环节,一些大胆的游客走向舞台引吭高歌,有效地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笔者年纪大了 不善歌唱,在最后大着胆跟塔吉克小伙子大姑娘挑起了欢快的民族舞,把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这这种场景让我终生难忘!
约16时许,在“冰山上的来客”民族歌舞餐厅里吃完午饭我们继续逛。北京时间20时,外面还是大白天。听说有个巴基斯坦边贸集市,几个巴基斯坦或阿富汗的老百姓在我们这边做点小买卖,我来了兴趣,于是兴致勃勃地去了。几个长满络腮胡须的巴基斯坦小伙正在摊前叫卖商品,有香烟 各种玉器 也有小吃。我上前跟他们搭话 无奈言语不通。巴国小伙只好用手机写价格。也有几个巴基斯坦小伙能说简单汉语。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我购买了一条外国香烟和2件玉器………权当做个纪念吧?
随后,我们来到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拍摄地。那之前我曾到过拍摄《闪闪的红星》的地方江苏淮安,看见了那个顺水而下的小小竹排和那条被称作“江”的河流;也曾到过拍摄《庐山恋》的庐山,那儿至今还在天天循环播放电影《庐山恋》;现在,我又来到了拍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地方——新疆西部边陲塔什库尔干县帕米尔旅游景区,就睡在电影画面的雪山脚下………。这里白天黑夜温差的确很大,这个季节上午和下午只需穿着短袖褂满大街跑,下午8点(北京时间20点)即将入夜时,冰雪的刺骨感觉便袭上身来,不穿棉袄是不敢上街走路的。而且,帕米尔高原缺氧反应让有些游客胸闷气短,必须上街买来氧气瓶吸氧………我就是其中之一。
29号,车子继续向西。不一会见到了那块“最牛指路牌”,上书:“前方——巴基斯坦;右拐——阿富汗;右拐——瓦罕走廊(唐三藏取经路过之处)”,我急忙下车、拍照留影了。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红其拉普国门。中国红其拉甫国门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国门(海拔约5100米),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核心陆路口岸,兼具战略意义与壮美风光。红其拉甫国门坐落于中巴公路314国道终点,紧邻中国与巴基斯坦交界的7号界碑,是两国唯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关键节点,该口岸自2024年9月起从季节性开放转为全年开放,成为连接中国与南亚、中东的重要门户。许多游客都是穿着棉袄带着氧气瓶来到这里的,可见这里气候多么恶劣!望着站岗守国门的士兵,我不禁举起右手,偷偷地敬了个军礼!
十八点半,这里还是半下午。我们来到一处叫做“帕米尔之眼”的雪山中打卡留影。游完了盘龙古道,好客的塔吉克族村民热情邀请我们进门做客。善良的塔吉克老妈让我穿上了他们的民族服装 并让我坐到了炕上。主人端来了羊奶 和酥油茶,摆上了好吃的新疆土特产。他们一家老老少少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主人向我们介绍了塔吉克族的民俗风情。接着,这家女主人唱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十分悦耳动听,令人回味无穷……最后,他们一家跳起了集体舞,还邀请我们互动……我跟塔吉克美女主人还合影留念,真是不虚此行啊!
白雪皑皑,寒风飕飕。耀眼的冰川,艰难爬行的人群。30号上午,我们开启了本次新疆喀什之旅的冰川之行。海拔4688米的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 终年积雪,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和塔什库尔干县旅游景区重点建设项目。当天终于身临其境,旁边那高峰有海拔7100余米, 仅次于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许多国内外登山爱好者来此征服。这里美不胜收,有图片为证。笔者就不赘述。说明一下:那日登山爱好者,笔者年龄最大,其他都是年富力强者。年老 体弱 高原缺氧 虽然笔者 腿部曾骨折还有2块钢板未取,但我还是征服了茫茫雪山(下山实在不行只好骑马)……。登临高峰的那一刻,我 站在帕米尔高原4688米高峰拍照留念 且情不自禁振臂高呼:祖国万岁!健康万岁!!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曾影响咱们50后60后70后几代人,其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咱们都会传唱。但原汁原味的声音来自故事发源地南疆喀什地区,“五一”中午我们在喀什莎车县观看了一场演出,演员纯正的歌喉感染观众 一时掌声不断 ,好评如潮。5月1日早饭后我们从喀什出发 途径英吉沙县、莎车县、泽普县、皮山县等地,于当天傍晚(20:00这里还是大白天)抵达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除了中间在莎车县观看了一场演出、参观了一个古陵园外,车子一直在走,行驶了近500公里,途径塔克拉玛干沙漠。虽然疲劳,还是参观了和田夜市、品尝了新疆美味、领略了玉石故乡的风味。和田以玉石出名,中午,我们在玉龙河里去刨玉,捡了几块疑似玉石的石头回来做个纪念。在和田捡玉、赏玉、鉴玉后,带了几块货真价实的玉石回来。5月2号,车子一直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上行驶,茫茫戈壁,一望无际。不禁让人让人想起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的空旷。此时我想:这儿发生过多少悲壮的故事啊!骆驼、 铃声、沙尘暴、无人区…… 历史上的确曾有记载!此刻的我们,正在穿越、正在前行!经过长途跋涉,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穿过了沙漠,来到了阿拉尔市。 阿拉尔市是塔里木河起源地、三五九旅传承地,是南疆兵团综合实力最强、人口体量最大、基础条件最好的师市。1949年,王震将军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新疆,这支曾经番号为三五九旅的英雄部队,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战天斗地、披荆斩棘、开荒造田,在“无缰野马”塔里木河两岸的不毛之地上搭棚垒灶、风餐露宿、挖渠修路,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伟大序幕。200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自治区直辖阿拉尔市,2004年1月19日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体制,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阿拉尔的新时期。“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是王震将军对他领导的抗战时期八路军359旅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这里地处南疆地理中心,北依天山、南接昆仑,拥有较丰富的边境口岸和边贸资源,已经建成了东进库尔勒、西出喀什、南下和田、北上伊犁的交通路网体系。同时,阿拉尔市更有着光荣的历史渊源,是一片红色的热土。70多年来,一代代军垦人发扬“忠诚、担当、争先”的三五九旅精神,在“沙漠之门”建起了一座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军垦新城,创造了戈壁成花园、大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如今的阿拉尔,人均绿地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实现了“四季见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接受了一次震撼人心的国防教育。该馆生动展现了三五九旅部队发展历程;展示了三五九旅革命前辈就地转业、在西北边陲戈壁荒滩上屯垦戍边的无私精神。通过艺术浮雕、历史照片和场景等充分展现三五九旅在井冈山、抗日战争和南泥湾大生产 解放新疆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忠诚、担当、争先的优秀品格以及浴血奋斗的光辉历程。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这些图片和场景,向人们讲述着这支建设大军的辉煌成就!然后,来到了天山脚下具有“峡谷之王”的天山托木尔大峡谷。旅游季节,这里人流如潮,是许多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创作之地。
天山托木尔大峡谷是天山南北规模最大、美学价值最高的红层峡谷,被誉为“峡谷之王”,也是天山托木尔世界自然遗产已开发的景观名片。大峡谷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由3条呈“川”字型的主谷和12条支谷、上百条小支谷组成。大峡谷地质地貌的丰富性世所罕见,可以确定的就有峡谷地貌、风蚀地貌、河流地貌、构造地貌、岩盐地貌。它们共同造就了五彩山、胡杨双雄、英雄谷、生命之源、驿路烽燧、伟人峰、巨轮飞渡、一线天、黄金之吻、石帽峡、悬鼻崖、万山之城等众多的景观。峡谷内沟壑纵横、迂回曲折,到处是红崖赤壁和千姿百态的石峰石柱。
当晚,我们赶赴阿克苏市住宿。在逛街的途中得知,我现在又到了国境线。阿克苏市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接壤。具体来说,阿克苏市的西北方向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同时,阿克苏地区的乌什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此外,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县的边境线也与哈萨克斯坦相连。
5月4日,我们赶到了新疆和田。这可是闻名全国的玉石产区,听说有一条河流产玉,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和田市郊一条名叫“玉龙河”的河流去淘玉。下得河来,正是河水干枯季节,满眼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跟我家乡某些河流的石头差不多。听当地居民说,淘玉要用机器挖,还要有识珠的慧眼,似我等凡胎肉眼,即使玉石就在眼前,也不一定认得。所以我匆匆地捡了几块光滑点的鹅卵石,放进随身带的挎包,拿回来做个纪念也挺有意义的。20点40分,和田大街上还是行人步履匆匆,这里还是半下午。我们也逛街看景。在一处地主庄园旧址(新疆人称巴扎老爷庭院)门口,坐着一个美髯飘飘、头戴无檐新疆帽的维吾尔族老头、我估摸着这老头大约近七十岁的样子,也就是说比我几岁,算是一个“大哥”吧。也不管他能不能听得懂普通话,我大胆地坐在他身旁跟他唠了起来。我说“你好!”他也回应“你好!”竟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原来,在新疆旅游城市,当地居民都学会了普通话,他们当地人之间都讲维吾尔语,叽哩哇啦的,我是一个字也听不懂。老人说这房子就是他的祖业,这在这里几十年了,现在靠旅游收门票也能糊个生活,有困难还能找政府帮忙……他对目前的生活挺满意的。
5月5日,旅游结束。在喀什休息一天。
5月6日,我们父子俩即将要结束这次愉快的新疆之旅,儿子将从喀什坐飞机到乌鲁木齐转北京出差,我也将从喀什直飞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再坐高铁回上海(假期返程高峰没有直飞上海机票)。当天下午十六点,我们到达了机场。对于喀什人来说,下午才刚刚开始,因为要到22点太阳才下山。16:40飞机从喀什起飞,这次在新疆的见闻又一一浮现在我眼前。我们父子这次南疆之旅头尾十天。4月27日7:10,飞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准时起飞,大约下午14点抵达新疆喀什机场。从当天开始,儿子就带我先后游了香妃园、喀什市、行走在帕米尔高原、看雪山、观湖水、骑毛牛,走盘龙古道,去英吉沙县、莎车县、泽普县、和田县,赏美景、尝美味,还去阿拉尔市参观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去阿克苏市探秘天山大峡谷,更令人难忘的是来到了中巴边境的红旗拉普国门打卡拍照,爬上了海拔4688米的帕米尔高原慕士塔格峰,在千年不化的冰川之前摄影留念……。前后十天的愉快旅行即将结束,笔者不免十分留恋。我想:如果不是我儿子的安排,这辈子我是否能踏上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也许未必!所以,虽然是儿子,我也得在这里默默说上一句:谢谢你,孩子!!
晚上10:08,飞机降落南京禄口机场,这次愉快的新疆之旅落下帷幕。
(2025.8.27夜于宿松)
附:作者简介
王宇平 男 安庆宿松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 2025年退休。
业余从事新闻、文学创作,至今已有3000余篇作品发表于各级各类媒体。2009年出版第一本文集《行走在世纪之交》,2024年出版第二本文集《且行且歌向晚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