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竹荷季:一园清风里的诗意相逢
作者 申艳娟
紫竹院公园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座集自然景观与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公园,以竹荷文化为主题,近期举办了第三十二届竹荷文化季活动。
夏末秋初,紫竹院公园的竹荷文化季便成了京城最动人的邀约。穿过熙攘的入口,秋天的炎热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在外,只余下满目的绿与清冽的风,裹挟着竹的苍劲与荷的柔媚,在园子里慢慢铺展开来。
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往里走,最先撞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竹林。不同于南方竹林的绵密幽深,这里的竹子带着北方特有的疏朗——青竹修直如箭,紫竹紫中透黑,叶片在阳光下泛着蜡质的光泽,风过时,叶尖相碰的“沙沙”声像极了谁在低声絮语。偶有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里漏下来,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走在其中,连脚步都不自觉放轻了,生怕惊扰了这份与竹相伴的宁静。
转过竹林深处的月洞门,一池荷塘豁然开朗。荷叶挨挨挤挤地铺满水面,像是谁把翡翠碾成了薄片,又一片片撒在碧波上。粉白的荷花藏在叶间,有的全然舒展,花瓣边缘带着淡淡的红晕,像小姑娘害羞时的脸颊;有的半开半合,露着嫩黄的花蕊,引得蜻蜓停在花苞上,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动注脚。清风拂过,荷叶翻卷,露出底下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不小心坠入水中,惊起一圈圈涟漪,连带着池底的云影也晃了晃。
岸边的亭子里,总有人捧着书卷静坐。或许是读一首咏荷的诗,或许是看一篇写竹的文,目光偶尔掠过眼前的景致,便与千年前文人笔下的意境撞个满怀。不远处的小广场上,几位老人正伴着悠扬的笛声起舞,水袖翻飞间,倒有几分与荷竹共舞的雅致。孩子们则更喜欢荷塘边的木栈道,趴在栏杆上数水里的锦鲤,看它们拖着斑斓的尾巴从荷叶下钻过,搅碎了满池的荷影。
走出公园时,衣襟上还沾着淡淡的荷香与竹韵。原来这竹荷文化季,不只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与自然的温柔对话——看竹如何以坚韧站成风骨,看荷如何以清雅绽成诗意,便懂得了古人为何总爱将竹荷入画、入诗。这一园的清风与绿意,早已把秋日的燥热与喧嚣,都酿成了心底的一份清凉与从容。
紫竹院公园“竹荷文化季”活动导览图

紫竹院公园“竹荷文化季”图标


紫竹院公园风景

紫竹院公园里面的荷花










紫竹院公园风景









作者简介:申艳娟,1963年10月出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人。系原北京军区守备第3师首任政委申泰昌的女儿。现居住在北京,在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作,是一名电气工程师,现已退休,被聘为国家国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高级专家,紫云书画院副院长,有多篇文章在网络等多家媒体发表。业余爱好:旅游、运动、写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