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丽丽
孟子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哪里是东山呢?导游言峄山即为东山,那一刻好兴奋。
峄山位于邹城东南10公里处,自然景观优美奇特。早晨出发至邹城下高速,顺着路牌,行驶十多分钟,就到达峄山。第一眼,感觉峄山的石头颇具特色,也是最耐看的,“泰山雄,黄山秀,赶不上峄山的大石头”,可见峄山最美的便是石头。
与山水相聚,心情总是明朗的。你看峄山上三块上百吨的怪石,叠罗汉般直竖在一块很小的岩石上,山风吹来晃晃悠悠,眨眼欲倒下,但它却在这里晃悠了不知多少年。
峄山始名绎山,因其“怪石万迭,络绎如丝,故名绎焉”。峄山本身是座由怪石堆垒而成的奇山,多处玲珑孔窍,又逢秋雨霏霏如烟,飘逸疏放,丝丝云雾穿岫而出,山根有雾,先是一抹,接着繁衍成带状,绿树青峰朦朦胧胧,幻如仙境。
最爱雨中畅游,山沐雨渐妩媚,石阶更显轻盈,深幽的绿水好温柔,峄山脚下有个“梁祝读书洞”,洞数十米长,石桌石凳天然形成,可坐可卧,且有清泉两处,东泉曰“鸣心池”,西泉曰“梁祝池”,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生于微山湖畔石马坡,结伴至峄山求学,那潜流暗涌的爱慕就萌生于峄山,遥想他们并肩携读,眼波流转,分花拂柳踏步而来,峄山的石头就是那沉沉的爱的誓言吧。此去经年,叶飞旋秋波荡漾,满溢着诀别和忧伤,如今人已去,洞已空,惟余两汪清泉,相对如一双泪眼,山风萧萧拂过,似他们清冷的叹息。
最耐看的是“五巧石”。一块石头同时酷像五种动物,怎能不令人惊奇,一块看似普通斑斑驳驳的石头,浸润着岁月的痕迹,走近它,自南向北远眺,它似一只憨态可掬的乌龟翘首张望;退远一点再看,则像一只甲鱼缓缓爬行;转过头自西朝东观望,它似一尾金鱼,翩然游于沥沥清水中;游移自北向南看,它似茫茫大漠中行走的骆驼,漫漫古道演绎着坚忍;登至高处透过树隙俯视,它似玉兔双耳敛伏,静卧在草丛,聆听大自然的天籁……
峄山之石多是圆的,山如累卵,堆叠甚是奇巧,疑是人工堆砌,然又自然毫无做作之感,穴洞多玲珑,奇特怪异的大石头,形成了数不清的洞穴,或幽深,或阔大,或狭促,或曲折。听导游说它们有的自山下通至山上,有的自地表直入山体,传说还有一条山洞直接通到东海,只是谁也没有走完它的全程。
峄山的石头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风轻雨微,听着峄山的各种典故,颇觉有趣。两小时之后,终于登上了“孔子登东山小鲁处”。二千多年前,孔子与弟子们在这里俯瞰着苍茫原野,发出了“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喟,想见人站的高度不同,眼界也绝对不一样。
峄山海拔并不高,它以奇峰怪石,魅力独具,做人亦要有特色,犹如峄山之石,游人流连辗转,无不投以赞叹的目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