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祥瑞传奇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正是登山的季节。受好友相邀,再登响堂山。
邯郸峰峰矿区,有南北两处响堂山石窟,北响堂山的石窟要比南响堂山多一些,大一些。
20多年前我曾登过响堂山,哪时还没有开发,只能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踏着野草深一脚浅一脚的向上攀登。


8月29日下午阴云天气,正是登山的好时机。到达响堂山下,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山门。平整的青石台阶,景区内的汉白玉的拦杆,各种雕像给人大气之感。

石窟在响堂山的半山腰,现存石窟9座,大小佛像72尊。石窟开凿于东魏,北齐武平初年建成,距今已有1480多年。
为什么叫响堂山呢?因在山洞里击掌,都能发出洪亮的回声,故取名“响堂山”。
我登山半途之中,发现一石上刻“皇家石窟”。原来响堂山石窟是在北齐佛教被视为国教的背景下,皇帝高洋不惜人力物力在此开窟建寺,营建行宫。
当我走进每一个石窟,仔细观察,佛头不见了。走完9座石窟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佛像都是残缺不全,大多佛头不翼而飞。
站在残缺佛像前,戴上老花镜细细观看,在失去佛头的位置,发现了很多锯凿的痕迹。有的佛龛内小型的佛身也不见了,只留下深深的凿痕。




这一景象,让我内心阵阵隐痛。何人所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让我思绪万千,苦思冥想。
这不得不提起清代的一个人名叫卢芹斋。1880年生于浙江湖州,1908年在巴黎开办了一家名为“开远公司”的古董店。后遇巴黎一博物馆的馆长,向卢芹斋展示了几张响堂山石刻佛像照片,表示对照片上的佛像很感兴趣。卢芹斋向国内分号发回照片,并暗援机宜。
几个月后,响堂山九尊佛像送到巴黎,倒卖给巴黎博物馆,让开运公司大赚了一笔。
卢芹斋一发不可收拾,疯狂盗卖响堂山石刻佛像成了发财之道,“开远公司”也成为在欧美盗卖文物最大的集散地。如今欧美20多家博物馆都展有响堂山石刻佛像。可以说,中国几乎一大半的文物都是经卢芹斋之手远涉重洋,流落异邦。
响堂山犹如一位经历千年风霜的老者,伤痕累累,只能一声声叹息。在万里之外的博物馆里,人们对响堂山精美的佛像及艺术珍品,都发出赞美惊叹之声。
真是千年响堂山,一生的阵阵心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