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随着电视剧《生万物》热播,“跟着影视游沂南”一度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话题。取景地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成为旅游目的地。
表面看,是一部剧带火这座城。探析其内里,则是对沂南文旅承接“流量红利”的考验。日前,记者实地探访沂南,看其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发展,贡献不一样的产业样本。
“影文旅”出圈,热播变热游
流量如何变成红利?沂南文旅的操作可谓奇招迭出。
“快速反应是先手棋。”沂南县文旅局局长金静介绍,沂南文旅采取“线上+线下”深度宣推,刺激旅游消费。线上,紧跟话题保持热度;线下,支持红嫂家乡旅游区做好场景营销,推出系列优惠政策。
如果说如此宣传还属于“基本操作”,还原剧中场景推出小剧本进行“二创”的宣传就显得脑洞大开。
在梳理剧中经典场景后,景区推出了“循光影觅初心”主题打卡活动,沿着交错纵横的石板巷和打卡指示牌,游客可以找寻剧中同款印记,同框合影。在“封二家”,景区影视部工作人员赵瑞祥化身讲解员。“这头牛,就是小独角。”当大家看到“小独角”时,惊喜不已,随即社交平台。
而今,令人更“上头”的沉浸式体验即将带来更多惊喜。红嫂家乡旅游区副总经理刘东说,他们将深度还原《生万物》故事场景,游客穿上“戏服”,可以是“宁绣绣”“封大脚”……创作个人IP版《生万物》。
景区的硬件也是杠杠的。“我们最大的特色是实景!”红嫂家乡旅游区董事长李熙鹏介绍,这里不是人造的影棚,而是保存完好的历史真实古村落。截至目前,已累计有450部剧在这里诞生。
网络时代,热点话题稍纵即逝。如何最大程度用好流量红利?金静表示,“影文旅”作为系统工程,除了短期引流,关键是还得靠文化内涵和沉浸式体验,用可看、可思、可体验的项目,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还再来”。
目前,沂南县正推动红嫂家乡旅游区从影视拍摄基地,向集拍摄、旅游、教育、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转型升级。
体验升级,红色文化这样“活”起来
红色是沂南县最闪亮的文化地标,有着取之不尽的红色故事“素材库”。为更好地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沂南县一直在创新探索。
一份文件可见端倪。2021年,沂南县制定《沂南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2022-2035)》和红色旅游融合方案。以深厚的红色资源为根基,以“影视+文旅”深度融合为战略支点,聚焦“红嫂事迹、红色演艺、影视体验”三大亮点,构建了全域联动的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这一决策很快带来了文旅突破。
该县以“体验升级”为核心,推动红色文旅创新,创造性创作了《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火线桥》等十几部沉浸式院落剧目及大型情景剧《沂蒙四季·红嫂》、环境红色沉浸剧《一个山村的中国叙事》等30多部红色演艺节目,实现了红色文化从静态展览向动态参与、从单向讲解向沉浸体验的重要转变,真正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当文旅产品契合了年轻人的“情绪价值”,以“沉浸小院+山村剧场+科技赋能”立体模式予以表达,沂南文旅快速“圈粉”。截至目前,各类红色演出已超1.5万场,接待观众200余万人次,实现游客数量增长300%。
串珠成链,大文旅闭环生态初长成
体验再升级的同时,沂南精准发力业态融合,构建“+文旅”全链条闭环生态。
前不久,沂南县出台了《培育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改革品牌工作方案》。这关键一招,进一步擘画了全域旅游新图景。沂南文旅,持续向“新”发力。
工业旅游解锁新风景。利华休闲食品打造“博物馆+美食剧场”工业旅游综合体,百华鞋业呈现智能化非遗工坊体验馆,宠物食品产业园探索“萌宠经济+工业观光”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打造山东崂山矿泉水健康饮水科普中心、醉三国酒文化产业园、烧鸡博物馆等多处旅游点,力争展现沂南县工业版的“诗和远方”。
体文旅不可小觑。山东省啦啦操比赛、“跃马天下”马术大会、全国汽摩文旅周等20余项品牌赛事活动,成为展示沂南县“体育+文旅”融合成果的重要平台。截至7月,多项品牌赛事拉动住宿、餐饮、门票等消费5000余人次。
在红色培训上,依托马牧池红色片区、东高庄红色片区等研学场景,构建“红色场馆研学+沉浸式情景剧场+互动式体验项目”研学体系,向着全国性红色教育培训研学目的地奔赴。今年以来,已接待4000批次红色研学团队、60万人次学员。
……
类似的“+文旅”不胜枚举。
一个个文旅新业态、新产品,让沂南文旅版图更为丰盈。文旅作为提振消费的重要途径,其长尾价值愈加明显。今年1至7月,全县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32.43万人次,同比增幅27.29%,旅游收入同比增幅40.09%。
多维发力之下,沂南文旅成功实现了由单一红色观光向综合文旅目的地的跨越。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红绿相映”,还能领略“古今交融”。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庆华 张萍 通讯员 尹君 高华
编辑:吕金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