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在向海发展布局中,通过加强生态治理与修复、合理规划旅游发展、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等措施,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平衡。具体如下:
1,加强生态治理与修复 :推动“海上环卫”试点工作,实行净滩活动常态化管理,将连岛港口区的海岸线划分为十几个岸段,实行属地管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配合监控等技防手段,确保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同时,实施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建立“清单式”入海污染物削减机制,加强源头治理,推进入海排污口分类治理,完成污水处理厂(设施)的新改扩建,实现湾区内“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2,做好海洋生态修复 :编制全省首个海洋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海州湾国家级海洋自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3)》,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建设完成海州湾渔场等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埒子口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型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启动前三岛零碳生态美丽海岛建设。
3, 合理规划旅游发展 :依托美丽海湾,重点打造连岛、羊山岛、在海一方等高品质亲海空间,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文资源,打造了一批“山海风光、渔家风情”的海滨小镇,并通过举办连云港之夏等特色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同时,将旅游开发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范围内,如连岛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合理发展民宿、海鲜餐饮等业态。
4,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连云港港作为国家主枢纽港,积极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已有两艘纯电拖轮投产,3艘纯电拖轮在建,同时建成16套码头高压变频岸电系统,29个泊位具备提供岸电条件,有效减少船舶靠泊期间的碳排放,实现了港口运营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5,强化监督与考核 :强化项目用海监管,建设海域使用权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养殖用海市场化配置,保障海域资源依法合理利用。同时,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到海湾保护考核体系,如半蹼鹬种群、互花米草治理面积等,为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