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虽以山为名,骨子里却流淌着水的灵魂。山是她的脊梁,巍峨挺拔,刚毅如铁;水是她的血脉,蜿蜒流转,柔韧如诗,在岁月长河中低吟浅唱。“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这看似质朴的地理格局,实则是天地织就的一幅山水长卷。层峦叠翠,碧波翻涌,如大地呼吸般起伏;溪涧纵横,清流淙淙,似天工挥洒的银练,拂过千峰万壑。山因水而愈显幽深,水依山而更添灵动。山水相生,刚柔相济,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生态画卷,宛若桃源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这片诗意土地的背后,曾有一段与水抗争的沉重历史。水,既是生命之源,也曾是灾难之刃。每逢汛期,淠河如脱缰野马,咆哮决堤,浊浪排空,吞噬村庄与良田。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庄稼淹没,百姓流离,哀鸿遍野。山间的炊烟,本是人间的温柔符号,却屡被洪魔撕碎,消散于风雨之中。那些年被洪水笼罩的岁月,山再高,难挡天灾;人再勤,不敌自然。水患如影随形,成为霍山人心头难以驱散的阴霾,深深烙印在记忆的年轮里。
转机,随着一个新中国的诞生悄然来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如春雷震响,唤醒了这片土地。霍山儿女奋起响应,以血肉之躯筑起治水长城。在群山环抱之间,佛子岭水库巍然屹立,如巨龙横卧,锁住千年洪患。钢筋水泥之下,是无数建设者披星戴月、挥汗如雨的身影;大坝之上,矗立的是民族的智慧与不屈的意志。自此,狂放不羁的洪水被驯服,化作温顺的生命之水,静静滋润干涸的大地,唤醒沉睡的生机。
淠源渠水利工程如绿色血脉,将清泉引向千门万户、万顷良田。昔日的荒芜洼地,如今稻浪翻滚、金穗垂首,映照丰收的笑颜;曾经的贫瘠山坡,现已果园连绵、茶香四溢,弥漫生活的芬芳。水,从灾难化身变为丰收信使;霍山,也由“水患之地”蜕变为“鱼米之乡”。百姓安居乐业,村落炊烟再起,大地重焕新生。这不仅是一场与自然的和解,更是一曲用智慧与坚韧谱写的壮歌,久久回荡在时光之中。
时光奔流,霍山并未止步于治水。他们以更宽广的视野,将水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水,不仅是生存之基,更是财富之源。于是,一幅以水为墨、以山为卷的新时代图景徐徐展开:迎驾美酒,汲取千年岩层之下的清冽山泉,经时光酿造,醇香四溢,成为徽酒文化中熠熠生辉的明珠;迎驾山泉,源自原始森林的天然活水,清润甘甜,走入千家万户,化作健康生活的象征,润泽寻常岁月的每一天。
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中,霍山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胜景。“大峡谷漂流”如碧玉丝带穿梭于奇峰幽谷之间,皮筏逐浪,惊险与欢笑声交织,让人在激流中感受自然的心跳;迎驾水上乐园与水世界,则如镶嵌群山之间的蓝宝石,夏日人潮涌动,水花飞溅,孩童嬉戏,家庭同乐,正逐渐成为全国人民避暑休闲的理想之地。水,不再是被抵御的威胁,而是可创造价值的载体、经济腾飞的支点、幸福生活的源泉。
从“惧水”到“治水”,从“用水”到“亲水”,霍山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转型之路。水的意象在这里不断升华——由灾转福、由害生利,最终凝炼为“金水银水”的财富密码。这不仅是资源的重生,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蜕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科学利用自然,让山水真正成为民生福祉的根基、永续发展的依托。
今日霍山,水已不再是阴影,而是城乡跃动的脉搏、文明闪光的印记。它流淌在田野,滋润丰收的希望;它涌动在工厂,催化产业的芬芳;它荡漾在游客的笑容里,传递幸福的温度。这水,讲述着人与自然从对抗走向共生的千年故事,也见证一座山区小城在时代浪潮中的逆袭与蜕变。
山水相依,生生不息。霍山正以水的灵韵、山的沉稳,向世界发出诚挚的邀请——在这片被水滋养、被爱守护的土地上,共赴一场生态、发展与诗意栖居的永恒盛宴。
作者:(何云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