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岸线绵延长达954公里,但说到看海景,北方有山东的烟青威三巨头,东北山与海交融的大连,南方有海天一色辽阔无垠的汕尾,沙滩干净舒适的惠州,热带风情的三亚等等,为何却偏偏很少有人去江苏沿海城市看海景呢?
江苏省论经济,常年霸榜全国第二,GDP高达13.7万亿,比第三名的山东高出3.84万亿,实现断层领跑,省内13个地级市全部位列全国百强市,全国也只此一省。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名声享誉全球,最近举行的苏超更是再一次印证了“江苏十三太保”谁与争锋的硬核实力。但就是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经济实力惊人的省份,在文旅发展上却很少将沿海作为营销优势。从卫星地图上我们其实就能窥探一二,细心地网友能够发现,江苏海岸线周围相较于山东、大连等省市的蜿蜒曲折,海岛林立,却向外泛起一层明显区别于蔚蓝海洋的淡黄色物质,这主要是由于江苏沿海93%岸线都属于粉砂淤泥质海岸,这种海岸区别于山东、海南等沙质海岸,滩涂退潮后,会呈现出一大片裸露的泥滩,遇海水呈现明显的黄色,浑浊不清,像黄泥汤,踩在泥滩上,甚至会陷进去,在这样的海边玩一趟,估计浑身都是淤泥,比如盐城、南通的海岸线平缓笔直,却都是典型的泥质滩涂,非常影响观感体验,因此也很少有人看海选择去这样的沿海城市。
再加上这种泥质海滩的承载力非常有限,又不能开发游泳、沙滩排球等滨海活动项目,导致常规的沿海旅游项目开发空间严重被局限,很难形成特色的知名景点,进而也影响了江苏滨海度假酒店、餐饮娱乐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
再加上临近的山东、浙江都是以海景著称的旅游大省,水上活动丰富,配套设施完善,各省市的文旅宣传到位,更虹吸了大部分游客,导致江苏海岸存在感更低,再加上江苏文化底蕴主要以南京六朝古都、苏州园林文化和扬州运河文化著称,来到江苏的游客更容易被巧夺天工的园林、精妙绝伦的苏绣吸引,反而导致江苏的滨海旅游更难形成竞争力。不只是旅游业,这种泥质滩涂,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渔业和港口发展。
那么,江苏这种特殊的泥质海岸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黄河了。黄河是我国携带泥沙最多的大河之一,每年携带约4 亿吨细颗粒泥沙入海,而1128年至1855年,黄河曾因人为改道数次夺淮入海,尤其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以及鲁西南地区成为了黄河洪水泛滥区,造成了长达661年的黄河侵淮,在此过程中,黄河、淮河大量泥沙向东海倾泻,据估算,在这数百年里,黄河向江苏沿海输送的泥沙总量超过了1000亿吨,使得原本凹凸的岩石海岸被逐渐填平变成了平滑曲线,同时由于江苏沿海是位于太平洋西岸的边缘海浅滩区,浅滩地势平缓,像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从海岸线向海延伸10公里水深就达到了50米以上,但江苏延伸50至100公里,水深也 不过才20米,这一情况导致海水流动速度被大幅削弱,细颗粒的泥沙难以被海水携带流通,只能在海底缓慢沉降,大量泥沙在沿海堆积形成大面积浅海沉积层,导致即便1855年黄河改道回渤海,留下的沉积泥沙仍在潮汐的作用下持续向滩涂补充泥沙物质,在多因素协同作用下,最终在江苏沿海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泥质海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