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网】
当高铁以 350 公里的时速穿梭在城市间,在我国西南、西北的大山深处,还有一列列时速不足 60 公里的 “慢火车”,它们站站停靠、票价低廉,如同流动的 “便民驿站”。每到暑期,这些慢火车便迎来特殊的 “客流高峰”—— 背着书包的学生、带着农货的村民、体验乡村的游客,在哐当哐当的节奏里,开启一段段充满温情与希望的暑期之旅。这列 “慢火车”,不仅是山区群众出行的 “生命线”,更在快时代里守护着最质朴的幸福,成为暑期旅途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慢火车是山里娃的 “研学专列”,载着梦想驶向远方。在四川大凉山,5633/5634 次列车已经运行了 40 多年,全程 353 公里,最低票价仅 2 元。每到暑期,这趟车就成了当地学生的 “专属校车”:孩子们背着书包,带着课本,从沿线的小站上车,前往县城参加夏令营、研学活动。列车员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会提前为孩子们准备好图书角,在车厢里组织 “知识小课堂”,教他们认识铁路安全标识、讲解大山外的世界。12 岁的阿依莫第一次乘坐这趟火车去西昌参加航天研学,看着窗外掠过的梯田与隧道,她兴奋地说:“原来火车能带我看到这么多新鲜事物!” 对山里娃而言,慢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大山与外界的 “梦想桥梁”,让他们在暑期里拓宽视野、种下对未来的憧憬。
慢火车是村民的 “增收快车”,载着农货奔向市场。暑期正是山区瓜果、蔬菜成熟的季节,慢火车的行李架、过道旁,常常堆满村民们新鲜采摘的李子、核桃、辣椒。在云南,7452 次列车穿行于哀牢山区,村民们带着自家种的农产品上车,到县城或集市售卖,再采购生活用品返程。列车不仅允许村民免费携带一定重量的农货,还专门设置了 “农货展销区”,方便旅客挑选。今年暑期,村民李大叔靠着在慢火车上售卖自家种的甜玉米,半个月就赚了 3000 多元,他笑着说:“这趟车就是我们的‘致富车’,夏天的收成全靠它运出去!” 慢火车的 “慢”,慢出了对民生的关怀,让山区的特色农产品在暑期里及时走向市场,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稳定的增收路。
慢火车是游客的 “乡村体验线”,载着好奇遇见美好。近年来,越来越多城市游客选择在暑期乘坐慢火车,体验乡村慢生活。在湖南,7266 次列车沿着酉水河畔行驶,沿途的吊脚楼、油菜花田(暑期换为稻田)、古镇村落,吸引着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列车员会主动为游客介绍沿线景点,推荐当地的农家菜;部分车站还与周边村落合作,推出 “火车 + 民宿 + 采摘” 的暑期体验套餐。来自长沙的游客王女士带着孩子乘坐这趟火车,体验了摘猕猴桃、钓稻田鱼的乐趣:“比起走马观花的高铁游,慢火车让我们真正走进乡村,感受不一样的暑期时光。” 慢火车的 “慢”,慢出了旅行的诗意,让游客在暑期里远离城市喧嚣,遇见乡村的自然与淳朴。
在追求 “快” 的时代,慢火车的 “慢” 显得格外珍贵。它没有高铁的速度,却有直达民心的温度;没有豪华的设施,却有最贴心的服务。这个暑期,一列列慢火车依然穿梭在大山之间,载着山里娃的梦想、村民的希望、游客的期待,在哐当声中书写着温暖的故事。这趟 “幸福旅途”,不仅是铁路部门践行 “人民铁路为人民” 初心的生动体现,更在快与慢的平衡中,守护着山区群众的幸福,成为暑期里最动人的铁路记忆。(张坤)
编辑:钱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