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前期银川市科协紧扣“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主题,指导市科普基地联合会精心组织“探秘科学 筑梦未来”主题科普研学活动,以“科普+旅游+教育”深度融合为抓手,创新推出十大主题科普研学线路,为广大青少年开启一段融合科学探索、人文感悟与生态体验的奇妙之旅。
在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纵览生态链守护之旅”参观博物馆。
此次活动汇聚了西夏陵景区、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宁夏博物馆等30余家特色资源,形成近100个优质科普服务资源池。同时,建立起专家库、服务库、素材库和资源共享平台“三库一平台”资源体系,推动科学知识走出书本与场馆,走进真实的自然场景、生产一线和科技前沿。
为了让科普活动更加生动立体,十条特色科普研学路线包括寻迹田园生态奇观之旅、探寻古今历史脉络之旅、探秘科技智创之旅等,让青少年全面体验了解银川独特的科技、生态、历史与人文风貌,充分感受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的交融中获得深刻感悟和成长。
在稻鱼空间组织开展“寻迹田园生态奇观之旅”科普研学游活动。
特色科普研学路线深受青少年喜爱。在“探秘科技智创之旅”中,学生们走进领新耘智3D打印基地,在“3D打印+人工智能”科普展厅见识各类创意作品,并亲手操作打印机将奇思妙想变为小模型;随后前往未来之鹰(宁夏)睿宝航空研学中心,坐上模拟飞行设备感受驾驶乐趣;最后打卡银川AI博悟馆,生动展示了解AI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近距离触摸前沿科技。“石榴籽同心筑梦之旅”则带领学生触摸历史脉络,在西夏陵景区听讲解员用文物讲述历史故事;走进贺兰山岩画科普教育基地感受远古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来到志辉源石酒庄了解葡萄酒酿造过程,体会特色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此外,科普研学活动还创新采用“科普城市漫游”形式,将学习场景从教室延伸至城市街巷、田野乡间、工厂车间等丰富场域,打造“行走的课堂”。青少年在稻田摸鱼中体验生态循环农业,在观察工业机器人时感受智能制造的高效,沉浸式学习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可触摸、可感知。参与活动的青少年纷纷说道,这样的科普研学活动让自己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在百瑞源组织开展“特色产业传承创新之旅”科普研学活动,参观现代枸杞工厂生产线。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系列活动有效整合高校、企业、文旅单位等跨领域科普资源,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科普合力。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更推动科普工作从“有无”向“优劣”转变、从“活动化”向“常态化”升级,构建起供需匹配、响应迅速的科普服务新生态。
接下来,市科协将继续深化科普服务创新,不断优化科普资源配置,丰富科普活动形式和内容,持续提升科普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更多青少年和市民受益于科普事业发展,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