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露营成为打工人舒缓工作压力周末首选,当徒步成为大众亲近自然的重要载体,当飞盘、路亚、桨板轮番席卷朋友圈——户外经济正从山野呼啸而来,催生出千亿市场新蓝海。
户外经济是以登山、露营、骑行等户外活动为核心,延伸至装备制造、活动服务、目的地开发的综合性产业。 据《2025-2030年中国户外产业发展预测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户外产业市场规模突破68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以上。
且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和社交方式多元化,户外经济已由“小众爱好”转变为“大众刚需”。 某社交平台上2025运动户外场景白皮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平台上运动户外类目搜索年同比增速高达79%,吸引了2.2亿运动户外兴趣人群,新增活跃用户约3000万,足见户外经济在年轻群体中的热度。
除了在社交平台热度持续攀升,户外经济也已然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办公厅于 2025 年 1 月印发《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到 2030 年建成 100 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的战略目标,从政策规划、设施建设、安全保障等维度构建产业发展框架,为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注入动能。在政策引导下,冰雪、骑行、冲浪等各类户外运动相继成为 “顶流”,爱好者群体持续扩容,为户外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需求支撑。
如果说政策的支持为户外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技术的突破则让户外经济的“树苗”长得更快更壮。国产碳纤维、钛合金、GORE-TEX等关键材料加速降本普及,让高端装备“飞入寻常百姓家”;智能穿戴、卫星定位、AI轨迹分析等数字化应用深度渗透,显著提升了运动安全。技术红利让户外经济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户外经济的带动效应也延伸至就业与内需领域。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它不仅拉动了装备购买、目的地消费等内需需求,也为装备制造、旅游服务、赛事运营等相关领域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拓宽了企业营收渠道,助推多个行业实现高质量增长。
当山野的风吹进城市,当运动的脉搏与经济的齿轮同频共振,户外经济正迅速崛起。对于投资者而言,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如高科技装备、智能化服务与目的地运营等,以适时把握这一充满潜力的市场机遇。
注:本信息仅用于鹏华基金投资者教育宣传。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