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我从南方来到哈尔滨看望女儿,原本只打算短暂住些日子,没想到一晃就待了大半年。这座我曾以为只有“冰雪”“严寒”印象的城市,却以它的洋气、质朴和亲切,让我这个异乡人找到了如家般的归属。

哈尔滨给我的初印象是开阔。街道宽敞,建筑疏朗有致,尤其那些欧式老房子,别有韵味。女儿家附近就有一个小广场,早晨总有人锻炼、散步。我尤其喜欢松花江边,水面宽阔,黄昏时分在岸边走走,微风轻拂,心情格外舒畅。这里的夏天特别宜人,不像南方潮湿闷热,早晚甚至还有些凉意,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
没过多久,我就习惯了每天清早去附近的菜市场转转。蔬菜水果新鲜水灵,各种东北特产看得人眼花缭乱。我跟着本地人买酸菜、土豆和大骨头,回家学着做东北炖菜。女儿夸我越来越有东北味儿,说我快要成本地大厨了。卖菜的大姐知道我是南方人,每次都笑呵呵地跟我唠嗑,告诉我哪种菜炖肉香、哪种适合做饺子馅。

说到吃的,哈尔滨的美食真是又多又实在。我尝了红肠、大列巴,也爱上了地道的锅包肉,外酥里嫩、酸甜适口;马迭尔冰棍名不虚传,就算冬天也有不少人排队买。偶尔还是会想念家乡的清淡口味,但东北菜的醇厚和实在,让我真切感受到这里的直爽和热情。
哈尔滨的历史文化让我印象深刻。我去了圣索菲亚教堂,红砖绿顶,沉稳中带着异域风情;也参观了中央大街,石板路两旁老建筑林立,仿佛能听见旧日回声。我还特地去了东北烈士纪念馆,深深被这片黑土地的故事打动。这些地方不仅好看,更让我读懂了哈尔滨的过往与现在。
最让我觉得温暖的,是哈尔滨的人。他们爽朗实在,待人特别热心。在公园里看叔叔阿姨跳广场舞,他们会招手邀我加入;在小区里遛弯,邻居总会笑着打个招呼、唠几句家常;问路时他们都仔细讲解,甚至恨不得亲自带我去。这种真诚和大气,让我很快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时间越长,我越喜欢哈尔滨的生活节奏。这里不紧不慢,从容有序,有大城市的便利,却不那么嘈杂拥挤。城市管理做得挺好,老旧小区改造后整洁多了,街角随处可见小花园,方便大家散步休息。听说这些年在治理空气方面也下了功夫,蓝天越来越多,让人心情都跟着明亮起来。
有时候想想,生活就是这样,换一个地方,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在哈尔滨,我体验着分明的四季,品尝着地道的美食,感受着中西交融的文化,更被这里人的乐观和善良深深感染。
也许所谓安心,并不在于我们身在何方,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真心去体会、去接纳、去热爱眼前的日子。哈尔滨,正是用它独特的包容和真诚,给了我这样的踏实和温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