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坐拥3段世界遗产河道、3个遗产点及23处工业遗产的拱墅区,是大运河杭州段的文化精粹所在。2006年12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杭州运河综保工程时强调,“还河于民、造福于民”,将大运河打造成“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这一重要指示,为拱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8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非来拱墅区调研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时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用好运河这张“金名片”,对拱墅进一步抓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行了全面指导。
牢记殷殷嘱托,实干践行使命。锚定“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奋斗目标,当下的拱墅,正坚定不移地以“文化+旅游”为纽带,通过空间联通、业态创新、科技赋能与民生融合四大路径,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让千年运河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空间联通
编织古今交融的运河画卷
运河两岸文化遗产、工业遗存星罗棋布。如何让它们真正串珠成链,释放文旅乘数效应?拱墅通过物理空间串联、打通关键节点,不仅让两岸众多的文化遗产“串”了起来,也促进了人流、客流、商流的集聚流通。

2022年惊艳亮相的小河公园,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脚。这片由新中国成立后浙江首座油库蜕变而来的城市新空间,巧妙融合了运河文化、小河风情与工业遗产记忆,划分为仓库艺文展区、文创商业区、景观码头区,一跃成为运河畔的网红打卡地。

在不久前,总长154.2米的小河公园跨运河人行桥正式开通。这座桥不仅物理上打通了“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的南北廊道,促进了“小河直街-乐堤港”的东西联动,更深层次地串联起沿岸的文化体验、商业活力与市井生活。站在桥上,东望青莎公园诗意画廊,西眺小河公园艺术油罐群,北观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群,游客纷纷赞叹:“一桥飞架,连通的不仅是空间,更是千年运河的文化记忆。”

不远处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一系列景区、街区、社区深度融合的场景也持续“上新”。曾经的货运码头变身游船码头,桥下仓储空间改造为大运河紫檀匠心广场,通益公纱厂、杭州土特产仓库、红雷丝织厂等老厂房,更是升级为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及工艺美术馆群,形成杭州密度最高的博物馆集群,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让老建筑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注入非遗手作体验、工匠精神展示等新功能,成为热门文化打卡地。运河南端标志性建筑拱宸桥,从昔日漕运枢纽变身古今交融地标,如今更通向世界。街道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要在都市风貌中留住古韵,让文化遗产与现代潮流共生共长,打造成为‘流动的盛宴、世界的拱宸’。”

科技赋能
让千年故事可感可触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不仅需要坚守内核,更要善于运用时代语言。“博物馆与科技的融合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要在文物保护、展览设计和教育推广中实现深度赋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馆长杨于佳表示,“我们必须坚守文化内核,用新的技术语言讲好运河故事。”

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内,数字复原的漕运码头场景前,游客们正通过AR设备沉浸式地“参与”古代验粮流程,抽象的历史变得可知可感。作为全国首座运河主题博物馆,它积极探索“文化+科技”路径,通过数字复原、沉浸式展陈、线上云馆等方式,让观众在虚实之间穿越运河千年。

与此同时,拱墅区还推动“文创+数创”产业融合。大运河数字影像馆通过艺术家的田野调查与视觉档案,以冷静而深刻的影像对话古今,为运河文化赋予了全新的审美维度。游客在那些灰色调的影像前驻足,寻找熟悉的场景,发现疏离的趣味,产生情感的共鸣——有游客指着“通益公纱厂旧址”的图片回忆往昔工作岁月,亦有老先生在富义仓的影像前微笑认出每日打太极拳的场所。科技,让沉默的遗产开始叙事,连接起个体的记忆与宏大的历史。
文旅融合
打造“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要让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这一理念深刻贯穿于拱墅运河保护的实践中。文旅融合的终极目标,是惠及于民、赋能于城。


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文旅+中医”深度结合,大运河国医馆、方回春堂、天禄堂等传统中医机构,既是服务社区居民的健康站点,也是沉浸式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药膳房、古器具陈列、典籍展示,默默传递着千年智慧,让市民游客在享受健康服务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街区的活力,更源于多元业态的持续注入。“觅会Mystery”文创店主理人周意说:“我选择回到运河边创业,正是因为这里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充满创新活力。”桥西先后引入赵刚、程方程晓、烽火戏诸侯等名人工作室,拱宸书苑、吴理人民俗艺术馆、浙派古琴等文化展示体验馆,陶一天、觅会空间、仝仺美学馆等互动体验网红店,为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注入新生活力。

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的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自古是杭州重要物流集散地,清代中晚期酒作坊、打铁店等百业兴旺。如今,街区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保留了清末民初的运河民居风貌,并创新打造“老字号+新业态”共生模式。传统茶馆、古法小吃与精品咖啡馆、文创小店和谐共处。今年五一期间推出的“荡荡儿”游船项目,更是以“小而美”的精致体验,填补了水上文旅的空白,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舟楫往来的繁华年代。

运河不息,文脉长流。当下的拱墅,正以“文旅融合”为双翼,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的统一。未来,拱墅区将持续深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打造“璀璨运河、不夜运河”,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让千年运河在新时代流淌出文化之美、生活之美,为杭州建设世界名城贡献运河力量。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小河街道、拱宸桥街道
编辑:章霞、邵杨克
一审:魏思梦
二审:何佳
终审:潘芳姗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