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云和三日行:8月26日,第二天
撰文/陈益林 摄影/陈益林
上午9点,入松阳县博物馆。松阳县博物馆,位于松阳县西屏街道吴家山脚1号,依山而建,地势明显高于周边街道。外围入口有四十来级石阶,石阶右侧高耸的石墙上,横向铺写着“松阳博物馆”五个大字,由浙江省原文物局局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题写。上得台阶,过一个小巧玲珑的木质歇山顶牌楼,即可见古朴雅致的主建筑。
此图取自网络
松阳毕竟是小地方,博物馆也小巧,很快就可游览过来。其间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松阳黄米馃、叶梦得、叶法善、张玉娘的图文介绍。印象中青瓷应以丽水龙泉闻名,但博物馆中松阳也以青瓷发祥地自居。看史料介绍,才明白,原来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越州刺史独孤屿奏割遂昌、松阳二县地置龙泉县,龙泉县原属松阳的一部分,龙泉青瓷出名,松阳与有荣焉也可理解。
松阳博物馆(此图取自网络)
松阳黄米馃,又称黄年糕,是浙江松阳传统地方小吃,属浙西南地区节庆及待客的特色食品。其以黄米为主料,经灌木灰汁浸染至米色橙黄后蒸熟捣制,成品黄中透绿,色泽晶莹,柔嫩可口,可搭配荤素食材爆炒或煮汤,亦可涮火锅、油炸食用。制作时需手工揉压成扁圆或长条形,常见吃法包括酸笋炒黄米粿、汤煮、涮火锅等,其中酸笋炒制法以黄酒提香,米粿片翻炒至柔韧即成。
黄米馃不为松阳所独有,松阳周边县市都有出产。我家妻弟妇来自丽水龙泉,她回娘家时经常会带些黄馃给我们。吃过多回黄米馃,其柔韧劲道和色香味殊胜白色年糕。
宋代著名词人叶梦得,虽系苏州长洲人,但祖籍却是处州松阳(今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松阳博物馆将其列入馆内,也是所来有据。
唐代大法师叶法善,虽然祖籍南阳郡叶县,却出生于括州括苍县(今松阳县古市镇卯山后村。叶法善一生经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七朝,发扬道教音乐,传承道家法脉,深得尊宠,累授金紫光禄大夫、员外鸿胪卿,册封越国公、景龙观主,加号“元真护国天师”。
松阳女子张玉娘,才名得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列,是宋朝四大才女之一。馆内不但有其生平、诗作介绍,还专门为她塑像以示褒扬。
9点15分出了博物馆,去延庆寺。延庆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西屏镇塔寺下村长虹西路177号,距松阳县城2.5公里。
大概十来年前吧,时任松阳县教育局局长的大学同班同学陈宝清,召集浙江师大1986届中文系(1)(2)两班同学在松阳搞了一次同学会。那年进过延庆寺、黄家大院,登过独山,上过四都寨头摄影基地。延庆寺的斜塔给人印象深刻。
这回进延庆寺,最可观赏的有沙孟海题额,除此之外最可观赏的自然还是延庆寺塔。
松阳延庆寺塔为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38.32米。副阶重檐,塔体砖砌,六面辟壸门,每层隐出八角形倚柱、方形槏柱、阑额、地及泥道栱。松阳延庆寺塔是江南诸塔中保存较完整的北宋原物,对研究江南砖木结构建筑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2006年,松阳延庆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庆寺塔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它经历了一千余年的风雨洗礼,塔斜多年而不倒的奇迹。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缮古塔时,延庆寺塔塔身已倾斜2°12″,偏心距一米多,人们将其称为“东方比萨斜塔”。
自入迷手机摄影,总想拍出几张出奇制胜的照片。突然想起可拍一张臂拥宝塔照。我找好一个角度,让小西西站在离塔百来米处,伸出双臂作环抱状,咔嚓数下,拍下了好几张西西抱拥宝塔照。
西西抱塔
同伴三人走马观花,很快出了延庆寺门,唯余我一人左观右览,流连难返。
在文化长廊前,松阳老照片、古人吟咏延庆寺及古塔之诗文,都引起我的兴趣,我一一将之拍摄收藏。
在文化长廊与出口处之间有方小池,荷花开得特别娇艳。据介绍:
2015年在河南开封的宋代遗址出土了一批古莲子。
2017年,花卉专家顾玉华的朋友、江西省景德镇古陶瓷研究所学者——黄清华从当地村民购得,精心培育成苗。
2022年10月17日,江西景德镇黄老师将6小7大盆北宋荷花赠与延庆寺。
那么我眼前盛开的荷花应该还带着风雅之宋的流风余韵吧。
我采用手机人像模式,用小太阳调好曝光量,拍出了好几张令人满意的美荷照,再经后期一加工,自己看着也好生喜欢。
延庆寺荷
延庆寺荷
10点钟游罢延庆寺,感慨万端,赋诗一首以咏之:
隔了十年,再度踏入延庆寺门槛
题额上,沙孟海还是完好地沙孟海着
绿阴比当年深浓了好多
延庆塔比人强,侧着身子站立
经年累月不变,丝毫不显疲累
但我看着心疼
趁这回多了个小西西
让他在百步开外站定
张开双臂,咔嚓一声
东方的比萨斜塔便轻轻倚在
一个纯阳童子的怀里
顺便我用逆光的镜像
采撷了池中
两枚宋莲的剔透红艳
一枚启唇欲诉
一枚举笔凝神
七绕八拐,攀山绕坞,10点40分我们来到杨家堂村。
杨家堂村位于松阳县三都乡,从县城到村里需要在狭窄的山路上行驶约8公里。村庄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风水布局相当明显。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
杨家堂夫妻香樟树
进杨家堂村,首先吸引我们视线的是村口的香樟夫妻树。一棵树龄500岁,一棵300岁,巨大的树冠,共同撑起一天绿云。正是秋老虎肆虐之正午,站在大树底下,却胁下生风。
借树荫小憩,夫妻树前,是落差很大的层层古瓦房,四围满山翠绿,环拥层层原汁原味的瓦脊黄土屋,十分入画。可惜来的时间节点不对,正午时分,又是秋老虎最毒最猛时节,阳光太亮太硬,拍不出农耕时代老屋的古朴和美之状。
上下其足,曲绕身影,我们深入古村的每一个角落,细细寻访历史的印迹。向着碧空蓝天高翅着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石板路,傍山偎屋的石阶,燕子参差其羽的屋梁,老南瓜盈堆的店门口,爬满藤萝的老墙……对于我与二胡、曾兄三个60后老男人来说,满满的都是儿时亲切的记忆。
杨家堂人竟不姓杨而姓宋,认读村史才明白:
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京兆宋氏宗谱”记载:其宋氏祖先来
自西安,宋濂为唐代名相宋璟之后裔(25世孙)。清朝顺治12年,名相宋濂的十一代孙宋显昆最早定居到杨家堂,所以杨家堂村人普遍姓宋。如此一来,杨家堂村有的建筑大堂之内写有“潜溪”字样,也就好理解了,因为宋濂,号潜溪。
村路弯弯绕绕,房舍簇如迷宫。闻言宋氏宗祠可值一观,但摸高爬低找了了两遍,还是找不到。听一家店老板说,宗祠平时不怎么开门,于是放弃寻找念头。
不知不觉已近11点50分,肚子已饿。找到一家“回家看看粗茶淡饭”餐馆,餐馆设在一幢古建之内,入口处木柱上挂着一串稻穗几棒玉米。一块搁板当门而卧,搁板上坐一老南瓜,立一折扇、一棕榈扇。扇子上面是店名招牌。往右拐见天井、大堂。大堂之上雕梁画栋,镂花门窗,饭馆所在的这栋楼是一幢颇为精美的古屋。
我们越大堂进右厢房觅桌而坐,蓝印花布桌帷,与古屋格调很搭。食堂甚众,可见这家餐饮店名声不小。
三老一少,我们点了炒豆腐、炒鸡蛋、炸油豆腐、霉干菜炒肉诸菜,还要了份炒黄馃。我来了瓶小毛铺苦荞酒。
我们所在的包厢墙壁上挂着些摄影名家拍摄的杨家堂村景精美照片,其中一张雪景古屋照,老宅线型均美,色彩上黑白映衬张力大,真是好看。
近1点饭罢,曾兄开车累,需眯一会儿。借曾兄歇息之际,我再去古村里里外外转了一圈。1点40出杨家堂村,向双童山景区而去。
游一处,写一诗,已成积习。为杨家堂赋诗如下:
杨家堂
樟交堂,杨家堂
不深入古村350多年的肌理
很容易先入为主望文生义
杨家堂不姓杨
溯源唐代名相宋璟
抵达明朝大儒宋濂
才明白宋氏宗祠的堂奥
潜溪居命名的学理
夫妻树的恩爱根深叶茂
老夫少妻,500岁牵挽300载
纬度里最温带的香樟传奇
秋老虎正午的阳光把我们牵入
浓阴下,各路不期而遇的游人
沐浴在年深月久而生的佛光之中
阳光太硬太白,不适于留影
朴素的古民居,于是脚步与眼眸
在汗水的溪流中格外忙活
上上下下里里外外
把一个谜反复拆解又重新组合
方憬悟江南秘境与布达拉宫
真可以这样毫不违和榫卯组接
双童山
双童山景区位于松阳县城以南2公里,景区占地面积4.38平方公里,主要为火山岩地貌景观。2020年2月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拥有凌玻微步玻璃桥、双童问天玻璃悬廊等十大特色项目。高空体验项目有:
双童问天玻璃悬廊:U型悬挑结构,延伸长度88米,采用7D互动技术 。
凌玻微步玻璃桥:268米长高空观景桥,横跨峡谷两端,桥面距谷底200米 。
时空穿越玻璃滑道:520米长螺旋滑道,垂直落差超百米,设置多段加速弯道。
峡山飞渡高空滑索:200米跨度滑索,最高滑行时速60公里。
到达双童山景区,骄阳犹烈,实在太热。为节省体力,提高游览效率,我们买了包括以上四个高空体验项目的135元的高价套票。
第一次坐高空滑索。说滑索,其实跟小型电梯差不多,两侧和顶部玻璃幕墙围护,风雨无惧,安全得很。只是小电梯载我们上山时,我们得坐在梯上。因为天气炎热,臀部颇有些烫,但还好,在可以忍受范围之内。
上山后,没导游介绍,怎么也看不出“双童”模样,后来回家查了有关资料,才闹明白“双童山”确有双童造型的景点。
我们先上凌玻微步(没读过金庸《天龙八部》的人可能就难以领略“凌玻微步”此名的幽默与玄机)栈桥,为防脚底打滑,必须穿上鞋套才可上桥。栈桥入口处立有专业摄影师,给我们摄影留念,如果照片满意,出景区时可交费领取。若不满意,则不需理会。
玻璃栈桥与玻璃悬廊
玻璃栈桥距谷底距离远,不敢一直往下看,因为多看几眼,就会发晕,说不定立脚不稳。偶尔看一眼谷底,发现草木在脚下,仿佛云也已在我们足下(其实是天上白云留在玻璃栈桥上的倒影)。好在我们四人都无严重恐高症,很快就走完玻璃栈桥。
然后就来到双童问天玻璃悬廊。前些年已领略过磐安县灵江源森林公园名为“天空之眼”的玻璃悬廊,这回上松阳双童问天玻璃悬廊就有些“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感了。因为天气实在太热,烈日实在太毒,匆匆走了个“U”字,就踏上返程路。
返程途中看双童山,左看右看还是看不出“双童”模样,倒是看上去山形像匹双峰骆驼。行经一座彩虹索桥,直通双童巨岩,二胡、曾兄都已懒得上索桥一走,而我余勇可贾,上索桥走了一半,拍了几张照片。
彩虹索桥
最后坐时空穿越玻璃滑道下山。在滑道入口处,需穿上臀部打厚实补丁的裤子,以防游客自穿的裤子受到磨损。为安全计,下滑时手上不能拿东西,而我们每人手上都拿着刚买没喝几口的矿泉水,扔掉怪可惜。我灵机一动,将矿泉水塞入裤裆,既保证安全,又不造成浪费。
在张家界滑过类似滑道,多年没玩,有些生疏了。一开始滑得很不顺畅,后来放松身体,手脚松紧尺度拿捏到位,才享受到了飞滑的乐趣。真是有钱就可以任性啊,付了高价门 票,自然就可坐享其爽,一经掌握滑溜技巧,从山上到山下,不费吹灰之力就可爽滑到底。
4点06分出了双童山。看玻璃栈桥照片还不错,曾兄总付100元,给每人各取了一张。
给双童山赋诗一首:
三百多米的海拔
把双腿收藏起来
全然让臀部感应
上山和下山的攀援和溜滑
背靠背读书的双童
我们找不出来
却从天地间牵出一头
巨大的双峰骆驼
玻璃,玻璃,玻璃
无论是“一”型还是“U”型
都是割裂天地的惊耸
一阵雨让脚步平添众多犹疑
三个六十多岁的男人
携一个即将迈入小学的童子
在猛烈的阳光下
把童心二字反复擦拭
回到城里,终于看到下榻酒店近旁阿杜小炒开门迎客的样子了,于是入内用晚餐。点了白切牛肉、炒金瓜叶、可乐鸡翅、炒苦瓜、红烧小溪鱼诸菜,美美地吃了起来。
先是两位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在应侍客人,问为啥昨天中饭不开门,说是不到11点不营业,看来昨天我们是来早了。
后来进来一清丽少妇,在店里楼上楼下张罗招呼客人。莫非这才是这家饭馆的正主?看她样子分明一白领丽人,莫非在单位上班,下班后来主持店内业务?秀色可餐,佳肴可餐,这顿饭吃得不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