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古城。
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历史文化厚重,文旅资源富集。去年以来,白银市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注重固本培元、薪火相传与以文塑旅,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白银市积极推进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索桥堡(景泰段)黄河文化遗址公园、会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等项目43个,“十四五”以来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2.64亿元。加强遗产保护,实施西宁城遗址、景泰长城安防等项目10个,争取2025年国家、省级文保资金和免开经费2697万元。全面完成“四普”实地调查任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1064处,新发现文物数量284处。加强名城名村申报,景泰县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水川镇五柳村、共和镇中和村等8个村落成功申报国家第六批传统村落。梳理完善非遗名录体系,新增2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白银区“潮起铜城·非遗焕新”文艺展演。
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白银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公共文化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传播活动,在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公益讲解4000余场次,人流量达240万人次。今年组织开展戏曲、民乐专场演出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100余场、受益群众370万人次。大力推进非遗工坊建设,支持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切实履行带徒传艺、培养新人职责,破解断代危机。组织开展白银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自评工作,认定22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习、交流等活动,白银林兰铜艺马艳萍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白银在甘肃省沿黄四市州旅游发展联盟第六次联席会议暨厦门专场推介会上展出极具本地特色文化产品。本文图片均由白银市委宣传部提供
此外,白银市还大力推动“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省保单位五佛石窟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实施景泰县长城文化与永泰城址展示利用项目,在永泰古城综合性展陈馆建设数字化展览馆与沉浸式体验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旅产品。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形成滔滔黄河非遗之旅、丝路古迹非遗之旅等19个非遗主题30条研学旅行线路,开发非遗文创产品8类298种,打造“白银记忆”研学品牌,开展研学2720场次,受益学生14万人。推动“媒体+旅游”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丰富线上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策划开展“漫步中国铜城 发现最IN人文”白银CityWalk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展示白银青春活力与文化底蕴,截至8月,该活动浏览播放量超52万次;制作大型文旅纪录片《文化白银》,吸引更多人探寻白银历史文脉。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段礴碧 审核:曾朝耀 审定:李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