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罗县罗阳街道的青山绿水间,红色记忆如星火般镶嵌在这片土地上。虾塱村“百人坑”遗址的悲壮、田牌村游击干部训练班的热血,以及老城大榕树下革命者的激昂演讲,共同勾勒出这片土地的革命底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被岁月珍藏的红色故事。
虾塱村“百人坑”:血色悲歌,铭记国耻
在虾塱村“百人坑”遗址上,这座刻着“虾塱惨案”的石碑,静静地矗立在云禾岭,见证了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1938年10月16日,日军从惠州经东江入侵博罗县城,并对县城附近的乡村实施“三光”政策,疯狂烧杀抢掠。同年11月,日军在承粮陂仙人井村抢掠时遭遇抗日武装和村民的伏击,一名受伤士兵在归途中死于虾塱村。日军借此为由,对虾塱村进行血腥报复,展开地毯式搜捕,将村民集中押到云禾岭,用机枪扫射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虾塱惨案”。“当时是秋收,日军把村民们骗下来后,就开枪扫射,一百多个人都被打死了。”虾塱村村民聂树榕告诉记者。
每年清明,虾塱村的老一辈仍会到纪念碑前,和年轻一辈讲述当年的抗日故事。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缅怀。“我们要教育下一代,让他们不要忘记这些血的教训!”聂树榕说道。
博罗县游击干部训练班:战火熔炉,铸就英魂
罗阳街道田牌村,曾是博罗县游击干部训练班所在地。走进田牌村,仿佛穿越回到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据资料记载,1939年春,中共博罗地方组织推动“博罗县游击干部训练班”在黄田牌村莲洞小学举办,主要以“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延安模式进行。在烽火连天的年代,这个村成为革命运动宣传阵地之一。如今,黄田牌村现已更名为田牌村, 依托当地的红色底蕴,罗阳街道在此地筹建党史学习馆,使之成为革命老区网红打卡地。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停留在记忆中,更转化为罗阳街道乡村振兴的动力。近年来,田牌村以党史馆为核心,打造红色文旅景区,红色文化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大榕树下的革命回响:集体记忆,薪火相传
在博罗老城塘滩路南侧,有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大榕树。1925年,黄埔军校学生军第二次东征时,周恩来曾在大榕树下宣传革命思想;抗战时期,博罗战时工作团在这里演剧、唱歌,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这棵大榕树,在大革命时期,一直是革命者进行宣传演讲活动的重要阵地。
从虾塱村的悲壮到田牌村的热血,从大榕树下的激昂到文旅项目的兴起,罗阳街道的红色文化正以新的形式延续。在这片被红色浸润的土地上,历史与现实交织,记忆与希望同行。罗阳街道的红色故事,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每一个正在书写未来的中国人。让我们铭记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