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焕新彩
——跨境旅游研学共筑中俄蒙文化交流金桥
9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发布《2025年招徕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外游客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推出多项激励措施:对国际航班每班次承运100人以上的,按每航时2万元予以奖励,单程单架最高奖励10万元;对一次性组织300人(含)以上国际旅游专列的,每列奖励1.5万元;对全年招徕境外(含港澳台)游客200人(含)以上、停留不少于3晚4天的旅行社,按150元/人标准予以奖励。该政策有望显著提振秋季入境旅游市场,延续“万里茶道”上的旅游与研学热潮。
扩大“朋友圈”
8月26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的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文化旅游推介会上,俄罗斯莫斯科市、喀山市正式加入国际旅游联盟,联盟成员增至26家,覆盖中、俄、蒙三国重点地区。该联盟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以茶为媒、合作共赢”理念,从最初12家创始成员不断扩展,已成为推动区域文化和旅游合作的重要机制。
10年来,联盟不仅让成员“朋友圈”持续扩大,合作共识不断增强,互动日益紧密,品牌活动深入人心,还推出“神奇茶路之旅”等10条线路,并在中国呼和浩特、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蒙古乌兰巴托三地设立遗址纪念碑,“万里茶道”正成为跨国文旅合作新典范。今年1月至7月,内蒙古累计接待俄罗斯游客25.3万人次、蒙古国游客80.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和26.8%,成为三国民心相通的生动印证。
围绕深化联盟合作,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出要共同推进旅游产品一体化开发,深化文化挖掘与业态融合,推动跨境研学、非遗体验等特色产品创新,助力“万里茶道”跨国申遗;强化市场协作与品牌共建,完善信息互通与服务标准对接,构建“区域联盟协同推广+线上线下联动”新机制;共推签证便利化、航线加密、跨境自驾试点等务实举措,优化多语言服务与支付环境,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客源互送。
研学中深化友谊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中俄蒙哈万里茶道青少年旅游夏令营交流活动在呼和浩特启动,来自四国的100余名青少年代表通过研学、文艺展演等互动,深化友谊、共促理解。活动中,四国青少年走进内蒙古博物院开展主题研学,感受草原文化深厚底蕴,以实际行动诠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对话理念。
截至2025年8月底,内蒙古呼伦贝尔已接待国外入境青少年游客1.5万人次,同比增长57%,预计全年将突破2.5万人次。依托地缘优势与成熟的俄语服务配套体系,中国呼伦贝尔与俄罗斯多个边疆区、州广泛建立合作,全年推出9项跨境研学品牌活动,包括“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跨境研学季、中俄“科技+文化”研学、“我在中国过端午”等,涵盖历史文化探究、生态系统研究等多类课题。呼伦贝尔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旅行社开展“我在中国有个朋友”系列活动,吸引500余名俄罗斯学生参与茶艺、书法等文化体验;牙克石市同期接待200余名俄罗斯学生开展传统艺术互动;额尔古纳市举办“中俄情·古纳行”研学,388名俄方师生与168名本地学生共度跨国交流时光;根河市引导161名俄罗斯学生深入敖鲁古雅使鹿部落、驯鹿文化博物馆开展生态文化研学。(阿勒得尔图)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