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带火了阿勒泰旅游,大美风光及风土人情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9月9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采访团,来到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场、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和“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传习基地,探寻阿勒泰旅游 “四季火”的密码。
9月9日,雨后初霁,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场,云雾褪去。从海拔1350米的山顶向下看去,阿勒泰市区尽收眼底。这里是全国唯一坐落在城市中的高山滑雪场。
再过1个多月,滑雪场将会被厚厚的雪层覆盖,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将会齐聚于此,尽展滑雪技艺。
“我们雪场有效雪期为10月下旬至次年4月初,2024-2025雪季运营136天,接待游客 89 万人次,同比增 14%,其中疆外游客41万,占78%。” 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运营管理部经理张琪介绍。
阿勒泰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被称为“中国雪都”。这里的冬季时长6至7个月,降雪丰沛,市区可达1米左右,山区可到2-3米厚。阿勒泰位于北纬45-47°的黄金雪域线上,像面粉一样的 “粉雪”,湿度含量低,是滑雪爱好者最喜欢的一种雪质。
阿勒泰也是人类滑雪起源地。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馆长祝丹丹介绍,早在万年前的敦德布拉克岩画中,就记录着古阿勒泰人滑雪狩猎的场景。如今,阿勒泰还传承着用毛皮制作滑雪板的技艺。而随着冰雪文化产业兴起,古老的毛皮滑雪板也从大山深处走了出来。
阿勒泰的旅游发展并非“一季红”,而是向“四季火”迈进。
去年,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剧中展示的大美风光及风土人情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被称为“没有‘班味’的阿勒泰”,阿勒泰旅游热度更是持续飙升。
时下,随着阿禾公路的开通、G331沿线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游步道、户外营地、自驾房车营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阿勒泰旅游依然热度在线。
“我们拥有 724 处旅游资源单体,涵盖高山峡谷、森林草原等多元地貌,更有‘人类滑雪起源地’这一世界IP,我们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经济集聚区’定位,打造自治区‘全季旅游样板’。” 阿勒泰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德丽达·那比介绍,如今的阿勒泰,已形成“春踏金山翠绿,夏赏花海漫步,秋看层林尽染,冬在雪上飞舞”的全季格局。
目前,阿勒泰地区已建成 50 家 A级景区、9 个滑雪场,完善了 1407 家住宿单位等配套,今年截至8月已接待游客 3330.68 万人次,同比增长 15.00%;游客总花费 299.61 亿元,同比增长 16.7%。
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交通、电网、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还推动了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进步,优化了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进一步夯实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
以文促旅,以旅促融。当前,旅游业已成为阿勒泰当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纽带和重要载体。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新疆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