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争取世界和平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是国际社会的重要集体记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将中国人民的民族记忆上升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彰显了这份遗产应被全世界铭记与珍视的重要价值。回顾其申报历程,能够重温联合国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宗旨与初心,深化践行“四大全球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与笃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专门负责“于人之思想构筑保卫和平之屏障”的机构,一直积极倡导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平文化。《世界记忆名录》自1997年建立以来,至今收录了570项文献遗产,其中有18项来自中国。评审的关键标准在于“世界意义”,强调“对民族、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探寻,对世界人民共同记忆的思考”,要“超越地域和国界,对当下和未来的人类整体都具有共同的重要性”。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意味着对其世界意义的认可,也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集体记忆的巩固与确认。
“南京大屠杀档案”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1937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大肆杀戮中国军民的档案;第二部分是关于1945年至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战后对日本战犯调查和审判的档案;第三部分是关于1952年至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提供的文件。“南京大屠杀档案”的评审和入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保护文献遗产总方针》《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章程》等一系列运行规范和程序完成的,具有无可争议的专业可信度与公信力。
自“南京大屠杀档案”提交申报、入选意见得到公布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受到了来自日本方面的强烈反对与种种阻挠。日本右翼千方百计打探申报材料内容,甚至试图“上门闹事”,还组织了两次“千人签名”活动,公然否认侵略,歪曲和篡改历史,为当年的战争罪犯翻案招魂。据联合国相关官员事后透露,他当时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日本代表团的电话或约谈。
与此同时,日本也在推动将 “明治工业革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日方申报的23处工业遗址中,有多处在二战期间强征和奴役了中国、朝鲜半岛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劳工,犯下严重罪行。中国和韩国都对这一“逆历史潮流之举”表示明确反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相关规定中促进和平的宗旨与精神,“南京大屠杀档案”反映的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对战争的共同反思,以及对和平价值的共同理解与珍视,拒绝遗忘,是为了更好地记住和平。这与日本强推明治工业遗址“申遗”的目的和立场截然不同。
与“南京大屠杀档案”同时提交的,还有“慰安妇:日本性奴隶档案”。在初审阶段,这两项文献遗产都得到了国际咨询委员会专家认可,考虑到“慰安妇档案”还涉及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委员会建议中方同相关国家联合申报,“以便从全球性与代表性的角度反映这一问题”。这让日本右翼势力变本加厉,包括试图把所谓日方专家强塞进国际咨询委员会、借调日方人员进入世界记忆项目秘书处等,这些无理要求最终都遭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拒绝。
2015年9月,日方甚至反对、阻挠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时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来华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2015年10月4日至6日,《世界记忆名录》评审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9日,委员会将包括“南京大屠杀档案”在内的47项入选项目名单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至此,“南京大屠杀档案”通过了委员会的两阶段评审,被认可为“真实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在委员会提交名单后,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再次深夜接到日本方面的电话,依然试图阻止总干事在文件上签字。
如今,“南京大屠杀档案”成为世界记忆已经十年。今天的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纵深演进,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面临着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强权政治等冲击与形式多样的全球性挑战。尽管和平依然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与共同事业,但要在新的全球治理格局下维护和平,就要从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中汲取教益与灵感,探寻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和平文化的新路径。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全球南方关键一员,应站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进一步倡导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世界人民牢记历史、促进和平的努力贡献智慧与力量。(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