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日报》刊发文章《闹市中的诗意空间》,提到了南开公园经过多次提升改造,绿树成荫、环境清幽,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将“诗和远方”拥入怀中。
闹市中的诗意空间
早上六时,晨光中的南开公园已经开启了它热闹的一天。塑胶跑道上晨跑的人、遛弯的人,各有各的节奏;广场上轮滑爱好者已经“遛”了好几圈;球场里,打球的年轻人正奋力挥拍。人们晨练方式多样,折射出这座公园的多元功能。
追溯南开公园的历史,如同一场时光之旅。曾经,这里是一处污水四溢、蚊蝇滋生的蓄水池。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对蓄水池周围的环境进行了彻底清整,填平了蓄水池。1953年启动公园建设,1955年向公众开放。从此,南开区的这片“城市洼地”变身绿色宝地,“老大难”不再难。此后,南开公园又经过了多次提升改造,修建假山,补栽绿植,增设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健身设施……如今,公园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得益于闹市中的这片诗意空间,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将“诗和远方”拥入怀中。
公园就如一面镜子,它既承载着一座城的历史记忆,也映照出城市浓厚的人文情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市民需求,同样是公园,各有各的风格与功能。有的结合周围居民踢球需求专门建了足球场,有的为传承当地摔跤传统开辟摔跤场地,还有的考虑到周围小区孩子多而修建了“儿童乐园”……这些公园的更新改造,看似改的是物理空间,实际上是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的气质。焕新更新、赋景赋能、便民惠民,城市更具美感、更有韵味,公园里的人气与活力,也转化为一座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
焕新更新,带来的是高品质生活。公园的好风景融入日常、融入生活,会释放出更多元的公共价值,也衍生出新的“游园”方式——除了赏景、健身,人们还能在南开公园逛市集、参加主题阅读活动。一座公园与周边的城市风貌、发展需求相契相融,城市的多元功能可以更加精准地延伸到市民家门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化作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
透过一座园,看城市之变,看到的不只是颜值和气质之美,还有生活品质之高、发展动能之劲。正是这些变化,共同塑造了一个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品质之城、魅力之城。
【来源:天津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