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师节,长沙铁路第一中学的老师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问候——该校2025届高中毕业生杨景茗带着一件签名校服,日前成功登顶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
从小热爱户外运动
杨景茗从小热爱户外运动,高中时期在老师们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迷上了登山与徒步。“高中老师不仅教会我知识,更教会了我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态度,让我勇于面对困难,坚持追梦。”怀揣着这样的信念,2025年8月底,杨景茗在结束哈巴西坡重装徒步后,来到了哈巴雪山脚下。
站在哈巴村仰望雪山,杨景茗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山尖隐在雾里,层叠山脊铺向远方,连风都似被山的磅礴困住。”那一刻,紧张与兴奋交织,他知道,这将是一次生理与心理的双重考验。
杨景茗攀登哈巴雪山的首日,天公不作美,小雨逐渐转为大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声脚踩泥坑的“啪嗒”声都冲击着杨景茗的心理防线:“我从刚开始的兴奋渐渐变得焦躁起来。”在海拔3500米处,队伍选择骑骡继续上行,但陡峭的石板坡仍超出了他的预期。
历经两小时艰难跋涉,当队伍抵达海拔4100米的大本营时,杨景茗已是全身湿透:“山上温度只有个位数,我冻得瑟瑟发抖。”在大本营的小屋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者围炉夜话的氛围温暖了他。“火炉不大,但能温暖一屋子的人;房间也不大,却装载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与故事。”在这片狭小却充满温情的空间里,杨景茗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杨景茗在登顶途中。
高中老师的教诲助他成功登顶
杨景茗表示,在行前指导会上,向导既幽默又严肃地强调了攀登的危险性:“他不断强调高反的危险性,要以生命为主。”随后进行的体检中,杨景茗的血氧值从97降到了85,再加上恶劣天气的影响,他一度萌生退意。
“心态也是攀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向导的这句话点醒了杨景茗。虽然整夜难以入眠,不断听到有人因高反下撤的消息,但他选择了坚持:“我想起了高中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勇于追梦。”
次日凌晨两点,冲顶开始,幸运的是大雨已停。望着前方由探照灯组成的长龙,杨景茗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还有这么多人在坚持,我怎么能轻易放弃!”
第一段是长达数百米、爬升约800米的石板坡。累了就坐下休息,补充能量后继续前进。七时许,队伍到达5000米海拔处,此时天已亮起,一幅震撼美景映入眼帘。“我们已经穿过云海,脚下的云雾还在翻涌……阳光穿过散去的云絮,在山脊上洒下细碎的金斑。”此刻,杨景茗真正理解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在前往山顶的最后一段路途中,杨景茗需要手脚并用才能艰难前行:“我走几步就得休息几分钟,可即便如此我的意志却越发坚定。因为高中老师曾对我说过:当你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困难也快要坚持不住了。”凭着这股信念,在历经一个半小时的艰苦攀登后,他终于成功登顶。
△哈巴雪山美景。
登顶后理解了校训的深意
站在山顶远眺,杨景茗感慨万千,并且深刻理解了长铁一中“明理诚信”校训的真谛:“登山时,每一步都要踩稳山石,这是对山路的敬畏,正如校训‘明理’需尊重事实、辨清是非。而若有了梦想就应该不忘初心勇往直前,这便是‘诚信’的坚守。登顶的喜悦,从不只来自海拔的攀升,更源于一路以明理辨方向、以诚信鼓人心,让每一步攀登都走得踏实而有意义。”
杨景茗表示,未来他计划继续提升攀登技能,挑战更高山峰,在自然与人生的双重峻岭中,锤炼坚如磐石的灵魂,继续成长为“自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别人觉得我很厉害的人”。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校长刘虹认为:“杨景茗的故事,将激励更多长铁学子以山为课堂,以勇气为杖,在攀登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通讯员饶旭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