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我是小沙粒沙沙……”你或许难以想象,这般充满童趣的声音,竟源自济南一家医院的门诊大楼。日前,位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门诊楼二楼,全国首家黄河沙疗博物馆正式建成,即将对外开放。这座集体验、观看、互动于一体的沙疗博物馆,通过“医道春秋”“黄河灵韵”以及“人文沙疗”三大主题展区,系统呈现了黄河沙疗从历史传承到现代创新的完整脉络。近日,记者走进这家藏在医院里的博物馆,近距离感受黄河沙疗的独特魅力。
史传奎正在为小患者进行沙疗。
一种情怀
五代传承守护千年医脉
在博物馆入口,一幅气势恢宏的中医药历史长卷徐徐展开,瞬间将人带入千年医道的时间长廊。展厅匠心独运地采用“天、地、人”的哲学理念,借助精巧的光影设计和空间布局,营造出穿越历史、对话经典的沉浸氛围。
作为黄河沙疗第五代传承人,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史传奎站在这里,眼中所见的不仅是沙与药,更是扁鹊文化的薪火相传。
博物馆入口处的中医药历史长卷
史传奎常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记忆。”黄河沙疗博物馆的筹建,正是源于他对黄河沙疗振兴中医外治法的初心。多年来,他深入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走访民间疗法,整合家传古籍与多民族医学智慧,系统挖掘、整理了贯穿古今的沙疗体系。在浩瀚的中医药海洋中,他清晰地看见——沙,这一朴素无华的自然美物,实则是贯穿黄河流域民生智慧与健康实践的重要载体。
馆内陈列的各种沙土。
博物馆悬挂着当代中医儿科奠基人,全国名老中医张奇文亲笔题写的馆名,墨香中寄托着老一辈中医人对后辈的殷切期盼。史传奎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业,是五代人的坚守,更是‘扁鹊故里’的托付。”因此,史传奎将散落民间的沙疗验方、古老器具、地域沙样——“请”进这座“沙之殿堂”,不只是为了展示,更是为了激活,让每一粒沙都能成为可阅读的文化符号。
在史传奎看来,这座博物馆更像是一座“没有围墙的课堂”。孩子们可以在此聆听沙粒的故事,医学生可以在此感悟古法新用的智慧……它跨越医疗的专业边界,融科普、教育、体验、研究于一体,真正让中医药“活”在群众身边。
馆内陈列着历代沙疗器具。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文明的奔赴。这座沙疗博物馆,连接起扁鹊故里的文化根脉与黄河沙疗现代化的创新,也让黄河沙疗文化从此有了可触、可感、可延续的温度。
一种文化
沉浸式体验聆听沙粒的故事
步入黄河沙疗博物馆,参观者将开启一场融合多重感官的探索之旅。这里不仅用眼睛看,更可以用手触摸、用耳聆听、用心感知。博物馆借助现代科技和精巧设计,将沉默的沙转化为可对话、可体验的文化载体。
展柜里陈列着史传奎收藏的古籍文献。
在“医道春秋”展区,历史不再静止于展柜。通过复原古法沙疗场景和互动装置,可以模拟“古熨法”操作,亲手感受沙疗的作用,让抽象医理变得直观可触。史传奎介绍,沙疗并非某单一民族所独有,而黄河沙疗扎根齐鲁大地,融合多民族医学智慧,从‘扁鹊古熨法’,到民间‘沙土裤’育儿习俗,再演进为现代标准化诊疗技术,经历五代传承人不懈努力,沙疗走出了传承与创新之路,发展出全身埋沙、局部沙疗等特色技术。”馆内陈列着史传奎收藏的历代沙疗器具、古籍文献及传承谱系,展现这一技法如何从扁鹊古法走向现代儿科临床应用。
转过廊道,来到“黄河灵韵”展区。该展区聚焦沙土本身,通过实物陈列与互动装置,揭秘黄河沙土的独特功效。“我们收集了从青藏高原到山东入海口的黄河沙样,”史传奎抓起一把沙土向记者展示,“经过检测,黄河沙富含矿物质,在45℃~50℃时能持续释放热能,配合中药配方,达到‘沙借药力、药借沙温’的物理疗法与药疗的协同增效,对银屑病、湿疹、慢性疼痛等皮肤疾病疗效显著。”馆内还陈列了“沙疗枕”“足浴包”等生活化产品,体现“中医生活化”创新实践,让传统医学更贴近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医道春秋展区
黄河灵韵展区
展区中央,一个由沙土与中药材巧妙融合制成的巨型药葫芦艺术品尤为引人注目。葫芦内分设多个透明格块,分别展示着不同功效的中药材与对应河段的黄河沙土,下方垂落一幅精美的手绘中药百草卷轴,生动诠释了“沙药同源”的智慧。孩子们可以在此参与中药涂鸦互动,绘制完成后作品可即时生成条幅用于合影留念,在趣味中学习中医药知识。
另一侧,一面以古色古香中医药药柜为灵感打造的实木装饰墙成为打卡热点。墙面巧妙融入了百草药屉的造型元素,“药屉”表面雕刻有中医药文化元素文字,墙体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中医药知识与装饰美学相结合,既还原了传统中药房的古朴韵味,又打造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在“人文沙疗”展区,体验更进一步。环形的动线设计,让参观者更加身临其境,这个展区最具人气的是“听沙”互动墙,轻触黄河流域图上的任一区段,就能听到该地环境音与沙粒的“自述”:青海段传来雪水消融潺潺声响,宁夏段回荡着沙漠风声,山东段则混合着黄河奔流的浩荡与田间劳作的声音……史传奎说:“这一设计,是让每一粒沙都能成为黄河文明的讲述者。”
人文沙疗展区
人文沙疗展区的“沙之旅”板块
博物馆中的沙,不再是脚下的颗粒,而是有温度、有故事、有生命的文化媒介。通过营造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史传奎希望让每一位走出博物馆的大人和小孩,不仅记住知识,更能记住黄河沙疗的温度与智慧。
一个梦想
连接古今中外让黄河沙疗走向世界
“人文沙疗”展区内还设有“全球沙文化”板块,呈现从哈萨克斯坦沙漠沙疗、土耳其温泉沙浴到埃及撒哈拉沙疗等世界各地沙疗传统。“人类对沙土疗愈的探索及实践历史悠久而广泛,”史传奎说,“我们正在筹建世界沙疗联盟,希望让黄河沙疗成为连接中外的文化桥梁。”
据了解,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后续还将建集康养、旅游、研学于一体的“沙疗小镇”。“游客可以在此体验古老的沙疗,聆听扁鹊行医的故事,品尝甘甜的泉水,将一次简单的旅行升级为深度的文化康养体验。”史传奎说:“这不仅是对‘扁鹊故里’文化的弘扬,也是‘康养济南’战略的实践。” 2024年,黄河沙疗成功入选槐荫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将以黄河沙疗博物馆为载体,继续深化科研、加强技术推广与文化交流,真正让黄河的温暖惠及千家万户,推动这一古老技艺从泉城济南走向世界,助力“扁鹊故里 康养济南”这个闪亮的金字招牌走向世界舞台。(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邱天 通讯员:崔晨旭 孙倩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