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去了
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
这期我们将走进
西南地区馆藏最丰富
学术水平最高的高等学校民族博物馆之一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这里有近万件跨越35个民族的藏品
从金丝楠木佛龛到明清唐卡
从彝族漆器到苗族银饰
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
“多元一体、和谐共生” 的民族故事
......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是西南地区馆藏最丰富、学术水平最高的高等学校民族博物馆之一,为综合地志类博物馆。馆址在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四段16号西南民族大学校园内。
基本情况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为5层大楼,由1个综合性展厅——西南民族传统文化展,多个特色展馆——一号厅、二号厅、三号厅、四号厅、五号厅、纺织馆、面具馆、锦旗展馆等组成。
2022年末,博物馆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000余平方米。
历史沿革
- 1951年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前身)成立,校址设在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刘文辉的成都玉沙街公馆。
- 1952年,西南民族学院在民族研究室下设民族文物陈列室,被视为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建馆之始。
- 1952年,西南民族学院在民族研究室下设民族文物陈列室,被视为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建馆之始。
- 1956年,陈列室更名为西南民族学院民族文物馆,馆址随学院迁至现址。
- 1991年,更名为西南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
- 2009年,更名为西南民族博览中心,成为学院民族文化艺术实践创新研发基地的5个中心之一。
- 2010年,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化博览中心;同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2013年,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 2017年,加挂“中国民族博物馆成都馆”牌子。
- 2019年,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单独设置,为学校正处级单位。
藏品
▲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综合展厅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至2022年末,博物馆收藏反映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及湖南和北方地区黑龙江等省区35个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产生活、艺术、民间信仰、文字、服饰藏品近10000件。
藏品有近代、现代时期少数民族的革命文物,是西部地区馆藏最丰富、学术水平最高的高校民族博物馆之一。藏品中佛龛、镏金佛像、唐卡、藏文古籍、凉山彝族漆器、苗族服饰等尤为珍贵。
01
刘文辉移交佛龛
▲刘文辉移交佛龛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佛龛由原西康省主席刘文辉1951年移交。佛龛分1个主龛和2个配龛。主龛长12米,厚1.5米,高3.5米,整体以金丝楠木精工雕刻彩绘,全榫卯结构,蔚为壮观。佛龛内30余尊保存完好的明清两代镀金佛像,耗黄金80两,融合多民族共有艺术特征。佛龛为隋唐以来中国各地广为流行的典型的天宫楼阁式佛龛,创新性地将藏经与供养佛像集于一体,集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于一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格局。
02
德格印经院藏文典籍
▲德格印经院藏文典籍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数量有500余函(卷),出自始建于1729年的德格印经院,20世纪40年代印制。内容涉及历史、语言文字、医药、天文历算、工艺、信仰等。用旧时德格地区传统生产的专用纸,20世纪50年代停制,该批文献尤显珍贵。
03
唐卡画
唐卡画是青藏高原地区传统绘画艺术形式,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藏有明清以来唐卡70余幅。尤以名为“八学士”的唐卡和名为“极乐世界”的唐卡最为珍贵,是馆藏唐卡中的上乘之品。
04
清藏族铜錾纹镀金镶珊瑚女佩饰
为甘孜地区藏族服饰文化精品,1958年博物馆馆员李家瑞在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征得。该佩饰长22.5厘米,宽6厘米,重93.2克,为清后期德格土司夫人家传佩物。2015年12月,全国可移动文物第一次普查结束后,博物馆从全馆几千件(套)藏品里选中两件上报四川省文物局宣传,该佩饰为其中之一。
05
清彝族青布饰金泡衣领
为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文化精品,博物馆馆员陈慧、李家瑞1957年在原西康省甘洛县收集。长条形,呈倒三角几何图案,长37.5厘米,宽5.5厘米,下边稍长。2015年12月,全国可移动文物第一次普查结束后,博物馆从全馆几千件(套)藏品里选中两件上报四川省文物局宣传,此为其中之一。
06
清羌族皮铠甲
▲清羌族皮铠甲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为清代战场上羌族勇士所穿戴,代表勇猛和斗志。藏品用600多块小牛皮制成,每块上雕刻着形式不同的图案,图案以金粉涂抹。由于年代久远,尚未破译每块牛皮上雕刻图案的含义。
07
傣族孔雀纹竹胎漆盘
▲傣族孔雀纹竹胎漆盘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该漆盘整体由上部圆盘和下部高足构成,高11.5厘米,直径23厘米,为云南地区傣族竹编器型。以孔雀为图案,绿色、粉色、黄色三种颜色绘制而成,生动形象、兼具写实与写意画法,是该地区漆器中的精品。
08
傣族银饰
▲傣族银饰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又称傣银。云南地区傣族认为银象征着纯洁,有驱邪避毒作用,同时还是权力、财富的象征。该地区人民喜欢把银制成饰物,戴在头上,佩在身上,系在腰间。在日常生活中,也喜欢使用银制用具。
09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图腾崇拜,是苗族银饰的重要造型。苗族银饰制作精美,有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如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
基本陈列
至2022年末,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基本展陈由综合厅、一号厅、二号厅、三号厅等10个展厅组成。
综合厅
位于博物馆一楼,2021年6月1日公开展出。主题为“多元一体、和谐共生——西南民族传统文化展”。分为“守慎正名”“山水之间”“技艺之道”“指尖霓裳”“礼乐之境”和“多元一体”6个单元,通过100余件珍贵藏品和大量图文展板,从民族器物、民族服饰、礼乐文化等不同侧面反映西南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风貌与精神追求,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综合厅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一号厅
位于博物馆二楼,设置于博物馆建馆之初,2011年改建,设有两个展厅。青藏高原地区手工艺厅展示泥塑类、铸造类、雕刻类、书法类、乐器类、车磨类、陶器类、马具类、纺织类、首饰类、家具类等18个门类的手工艺品及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通过壁画和模型展示9个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热贡艺术、天文历算、人类起源、面具、戏剧、藏医藏药、木刻印版、《格萨尔王》文化、布达拉宫建筑。其中最为珍贵的藏品有格萨尔王千幅唐卡画册、王子头冠、宝剑、长矛、《格萨尔王传》手抄本。
二号厅
位于博物馆二楼,展示服饰、碉楼、羌笛、生活器皿、狩猎器具,其中清代皮铠甲、用水獭皮包制的清代土司服饰、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瓦尔俄足(羌民族传统妇女节)以及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羌绣珍品为“镇馆之宝”。
▲清羌族皮铠甲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三号厅
位于博物馆二楼,设置于博物馆建馆之初,2011年改建,围绕民间信仰和日常事务中权力至高无上的男性祭司释比进行布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介绍祭坛、神龛、释比法器、释比面具、祭祀馍印、释比戏剧等,展示释比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景。
▲清代释比法衣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四号厅
位于博物馆二楼,设置于博物馆建馆之初,2011年改建,设有历史展厅、文化展厅和生活展厅。历史展厅主要陈列介绍西南地区近现代杰出民族人物、南诏十三王、先祖阿普杜牧和六祖分支、十月太阳历等。文化展厅主要陈列介绍生活在四川大小凉山,云南、贵州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各个地区民族服饰、医药、银饰、漆器等物件和毕摩文化、苏尼文化。生活展厅主要介绍西南民族地区传统生活中的火塘、饮食器具等。
五号厅分展馆1
位于博物馆三楼,2015年建成开展。围绕各民族分布、历史迁徙、服饰文化、银饰文化、歌舞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信仰文化和生产生活器具布展,展示西南地区苗族悠久历史文化。
五号厅分展馆2
位于博物馆三楼,2012年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捐建。陈列展品多为现代工艺品,反映云南地区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民间信仰。展品中彩丝镶吊丝球挂包、龙嘴弯柄鼓腹钻花银酒壶及银质托盘、银高足篆花酒具、木制雕花门窗、青年男女传统服装,工艺精美,极具文化艺术特色。
五号厅分展馆3
位于博物馆三楼,2015年建成并开展。藏品中有武陵山区土家族不同图案的织锦,该地区人民使用过的精雕细刻描金婚床、梳妆台、清中期木雕傩公傩母及系列人物面具,清道光年间傩画20余幅,民国时期的土漆全套桌椅、服饰等,反映该地区人民生活、生产的历史风貌和民间文化信仰。
五号厅分展馆4
位于博物馆三楼,2015年建成并开馆。藏品中有云南地区傣族服饰、生活器皿、生产工具、宗教用品等方面实物。其中不乏精品,如清末皇家恩赐的金银锻金丝绣龙袍、清早期制金边贝叶经一函十册、清晚期缅寺楠木雕法器30余件、清晚期竹胎漆器,重达3000余克的清末傣族土司夫人使用的银制鎏金镶宝石饰品20余件、清末绸缎黄红地彩破线精绣花鸟衣裙及不同历史年代的银饰品。
面具馆
专题展馆,位于博物馆三楼,2015年建成。展出西南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种类、不同风格、不同文化内涵的传统面具400多件,包括贴布脱胎彩绘面具、格萨尔王系列面具、藏戏布面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区苗、侗、布依、彝、傣、佤、壮、土家、羌等民族的傩戏面具、地戏面具等。
▲藏族面具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纺织馆
专题展馆,位于博物馆三楼,2015年建成。主要展出西南地区的彝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毛南族和北方地区的赫哲、鄂温克等各民族的服饰、织锦、纺织机等藏品,展现各民族纺织工艺的历史、成就及独具特色又相互借鉴融合的文化特征。
锦旗展馆
专题展馆,于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展出。展出71面锦旗及红色文物,多为1951年西南民族学院成立时,各级党委政府、军区部队、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和兄弟院校所赠,部分为早期学生赠予母校的“毕业留念”。
中华医药唐卡馆
专题展馆,位于博物馆四楼,2023年11月完成。展品为2014年博物馆向甘孜州康巴文化研究院订制,由甘孜州、阿坝州著名唐卡画家合作绘制的《四部医典》全套南派藏药图谱。
参观攻略
地址:
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四段16号西南民族大学校园内。
交通:
乘坐地铁到高升桥站,从C口出站后步行即可到达博物馆;或乘坐地铁到衣冠庙站,从D口出站后步行即可到达博物馆。
开放时间:
每周二、周四14:00-17:00(16:30停止入场),凭有效证件登记后入馆参观。其他时段需提前预约。周末、节假日、寒暑假闭馆。
预约地址:
校内团体需至少提前三个工作日通过学校一站式服务大厅,搜索“民族博物馆参观预约”系统进行预约。
END
为系统反映成都博物馆事业发展历程,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编纂出版了全国副省级城市首部博物馆专志《成都市博物馆简志》,精选全市具有代表性的95家博物馆,重点记述藏品、展陈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开设“成都市博物馆简志”专栏,寻访成都极具特色的博物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