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温度适宜,越来越多人选择到野外爬山、徒步。但户外运动存在风险,需提前做好相应准备,若前往的地区是未开发的野山、野坡,更有可能会发生危险。
近期,北京市门头沟区48小时内接连发生3起山岳警情,7人被困。
▶3名少年结伴上山被困
9月6日15时,在斋堂镇青龙涧村山区,有3名少年爬野山迷路被困,消防救援人员接警后迅速赶赴现场,于16时48分安全护送其至山下。

被困少年所处位置。图源:门头沟消防
当晚19时15分,清水镇上达摩村山区约两公里处,又有一名登山者因身体不适被困野山中。

消防员找到被困男子。图源:门头沟消防
▶3名登山者夜爬东灵山被困
仅仅过了几个小时,9月7日清晨5时,在清水镇江水河村东灵山(未开发景区),有3名登山者被困,其中还有一人出现意识模糊、言语困难和发冷等失温症状。消防救援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同时协调镇政府调派马匹协助转运,经过近5小时往返9.4公里山路,成功将3名被困者安全转移至山下。

消防员找到被困者,为其补给。图源:门头沟消防
消防人员提示,野山与未开发景区因其原始地貌和缺乏安全设施,暗藏诸多不可预判的风险因素,不要贸然前往危险区域。大家在开展户外活动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还应掌握一些应急避险知识,切忌“说走就走”。
登山时突然滑坠摔伤
怎么办?
登山时,若遇到山路湿滑,加之山势陡峭,极有可能发生滑坠,导致骨折或扭伤。
消防救援人员介绍,滑坠是非常危险的情况,会导致身体以错误方式着地,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扭伤脚踝、摔断骨头或撞伤头部。

一旦发生滑坠,应尝试寻找制动方法,比如将登山杖插入地面或抓住身边的树枝、石头等固定物体,也可尝试用脚蹬地,增加摩擦力,以减缓滑坠速度。
消防人员提醒,摔倒后不要着急站立,应先缓慢活动四肢,确定伤势不重再起身。若骨盆或腰椎骨折,千万不要背着或抱着伤者移动位置,一定要平躺位送医。

爬山时迷路被困
如何自救?
▶设法发出求救信号
如遇危险,要保持冷静,减少体力消耗,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发出求救信号,原地等待救援,千万不要心存侥幸,盲目尝试其他路径。
1. 掌握SOS求救法
SOS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信号,在摩尔斯电码中用三点三横三点来表示。

夜间可用手电发出三短三长三短的灯光求助,用手掌或布遮挡光源来控制灯光。
白天可用镜面反射来替代灯光,发出求救信号。
2. 其他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的受困求救信号,是在地面摆出较大的三角形。

▶积极寻找水源
山谷底部、绿色植被下、草食性动物足迹频繁处很可能有水。在树木嫩叶上套上塑料袋,植物蒸腾作用也会在塑料袋内产生凝结水。
▶搭建临时庇护所
可因地制宜或利用折断的树枝、树干、石块等搭建临时庇护所,以应对恶劣天气或野兽袭击。

任何一次户外出行前都应做足准备,以下注意事项,请务必牢记↓
出发前牢记这4点
▶关注预警
出发前密切关注当地天气状况,如遇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天气预警,应立即中断行程,切勿冒险出行。
扫码进入
国家应急广播预警小程序
获取身边实时
台风、暴雨、雷电等预警信息
↓↓↓
▶准备充分
携带好装备物资,包括衣物、食品、饮料、应急药品、常用登山工具、手机及移动电源等。

图源:视觉中国
▶路线评估
切勿擅自冒险前往未开发、未开放的山区、林场、保护区、峡谷、江河、湖泊、水库等危险区域,提前做好路线评估。
▶跟随专业向导出行
尽可能跟随具有户外经验的专业团队一同出行,可以最大限度远离风险。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户外爬山具有一定风险
出发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了解山区路况和天气
不要贸然前往未开发的野山
如遇危险
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求助
切莫心存侥幸
确保安全第一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日报、科普中国、应急管理部
监制:吴闯、亚然
主编:刘川
编辑:张芷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